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勾画出我国扩大国内需求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们对大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我国经济应走以内需为主的发展道路,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规模,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内需为主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巨著中提出了“国内市场支持大国产业发展”的命题。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就是,大国市场广阔,可以促进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支持制造业发展。李克强同志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以内需为主也是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可以依靠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和形成规模经济。比如,在1981—2009年间,美国的总需求中内需占据绝大部分,国内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且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以内需为主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应走以内需为主特别是以消费需求为主的大国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抓住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增加居民收入,夯实扩大消费的基础。通过发展经济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提高居民购买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顾虑。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较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积极推进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扩大消费提供动力和保障。
改善公共服务,拓展扩大消费的空间。根据有关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拓展扩大消费需求的空间有明显作用。应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规划,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确定约束性指标,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支出责任,从而确保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优化消费结构,挖掘扩大消费的潜力。根据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适时转变和更新消费观念,引导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教育消费、旅游消费、服务消费等健康发展,促进消费需求转型升级,提高居民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挥其扩大消费的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充分发挥城镇化拉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增加农民工收入,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使广大农民工真正转变为市民。
以投资促消费,完善扩大内需的机制。把投资合理增长的重点放在调整投资结构上,促进投资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促进投资向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倾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作者为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