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烨:宏观政策应立足于“稳”

2013年05月10日 07: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一季度乃至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相继出炉,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议论日增。一些机构担心,经济将从一季度开始再次呈现逐季下滑的走势,希望决策层加码稳增长政策。但随着讨论深入,更多的意见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势头正逐渐显现,应当坚持既定方向,抓住时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从要素投入促进增长切实转到依靠技术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上来。

  从行业、企业的角度来说,在企业效益下滑的时候呼吁政策扶持无可厚非。但是综合国内外因素来观察,加码稳增长都是不可取的。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G DP同比增速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这里面既有国内外经济周期、经济制约因素的影响,也有主动调控的因素。出台“国五条”及地方版细则调控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定。这些举动利在长远,却也是导致一季度经济减速的直接原因。中国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与其追求效益低下、矛盾越积越多的高增长,不如扎扎实实走提高效益的路子。

  从当前情况来看,也没有匆忙加码政策的必要。虽然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在各主要国家普遍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一季度7.7%的增长并不差,既没有带来就业形势的恶化,也保证了物价涨势可控,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而且从具体指标来看,工业利润开始恢复,投资继续高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向好势头依然存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明显增长,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量新增信贷逐步显效,企业补库存周期逐步到来,未来几个季度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甚至略有回升的可能性很大。监测显示,4月份前26天的日均发电量环比在加速增长,这说明经济的内升动力正在转强。

  还要看到,以往那种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调控方式,效果正在持续减退。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季度以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新增信贷月均达到2.1万亿元,创下了季度增速的峰值,但是高增长的信贷并没有换来经济的走强。这里面有发展阶段的问题,有政策时滞的问题,但也有货币在金融系统内部自循环严重、难以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去的问题,这正说明金融领域乃至整体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另外,年初的时候有人担心,今年是十八大的第二年,根据历史经验,很可能出现投资过热。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产能过剩在制造业领域内普遍存在,今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都在持续回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前几年调控政策优先强调增长,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现在如果加码稳增长很可能带来制造业产能的进一步过剩,带来资源、环境的继续恶化,带来效益的继续下降,带来经济社会等方面矛盾的进一步积累叠加,最终错失转型良机。

  稳住政策,推进改革,应当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主要方向。不久前中央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住和国务院常务会提出的推进重点领域九项改革,说明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冷静、理性、客观,在大力推进改革上,积极、稳妥、主动。在国内外大环境都对中国经济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调整要求下,我们正应该借机放慢增长的脚步,巩固已取得的阵地,积蓄经济发展的能量,加快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完)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