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能冲击现实世界吗?

2013年05月10日 08:29   来源:人民日报   刘先云

  靠投机炒作和迅速升值来维持交易的比特币前景并不为人所看好。但是,近年来在国内以Q币、淘金币等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随着用户的增长,事实上开始具有了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和广泛的流通性。目前Q币不仅可用于购买腾讯公司自身的服务,甚至还可以在一些与腾讯无关的网络交易中,作为支付货币被接受。阿里巴巴发行的淘金币也可以当作实际货币,在自己的应用平台兑换和使用。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在自己的网站、游戏、邮箱等产品和服务中,提供了类似的可用于全付费的虚拟货币,比如盛大币、百度币等。

  随着网络服务越来越丰富、需求越来越强大后,人们不仅可以用人民币“购买”虚拟货币,而且用户之间也出现了用互联网服务赚取虚拟货币,并逆向兑换成人民币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加大,已经使虚拟货币与人民币开始不受发行方的控制进行互相兑换,一些被广泛接受的虚拟货币俨然成了不再依附于法定货币的独立币种。尽管此前央行等部门已出台一些限制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的措施,但实际上虚拟货币在网络和现实世界的流通变得越来越畅通。

  虚拟货币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提高人们支付的便利性、提高网络公司对客户的粘性、活跃网络经济。但虚拟货币的广泛应用不仅对人们的支付行为、消费文化带来重大变革,也将对宏观经济政策带来重大冲击,尤其是对物价稳定、金融秩序、税收征管等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

  虚拟货币的大量使用,将使央行对流动性和物价的管理更加困难。虚拟货币将来可能不仅用于虚拟的经济活动,也能广泛地参与实体经济活动。央行越来越难以掌握和调控流通中货币的数量。而且虚拟货币种类繁多,不同虚拟货币、法定货币之间可以灵活地兑换,产生很多虚拟的金融交易,甚至最后产生存贷款行为,虚拟货币同法定货币一样产生了乘数效应。这使得流动中货币的总量越来越难以估算和调控。同时,虚拟货币也可能出现超发和通胀现象。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物价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虚拟货币大量应用还会给金融监管带来许多挑战。网络公司取代央行成为虚拟货币的发行方,由此可能带来货币铸币税风险、挤兑风险、信用风险等诸多金融风险。与法定货币相比,虚拟货币的信用风险要大得多,网络公司的经营亏损或破产都会直接危及虚拟货币的信用,甚至被市场所淘汰。而法定货币则无论政府债务危机多么沉重,仍可天然地为市场所接受。传统金融机构遭遇偿付危机时可能得到央行的救助,而虚拟货币的发行方则可能无能为力。此外,虚拟货币的信贷、证券、债券等产品和衍生品都可能伴随着交易的广泛运用应运而生,这将对金融秩序稳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面对虚拟货币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虚拟货币影响的研究,做好应对变革的技术准备,对可能产生较大风险的应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加强人民币电子支付的便利性,使人民币在网络交易中得到更充分的应用。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