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阿里巴巴集团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总股份的18%。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巨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的战略,显然是为其商业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所谓“大社交平台”。阿里巴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电商,掌控淘宝等重要电商平台;新浪微博则是我国目前最有影响的社交媒体之一。据著名网站流量信息公司Alexa的数据,3%淘宝用户在访问完淘宝后,会访问新浪微博;3.2%的新浪微博用户在访问新浪微博后,会访问淘宝网。这说明,新浪微博与淘宝用户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换句话说,如果将已有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视为广告媒体,它显然已具极大的广告价值。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就好比收购社交媒体领域的“中央电视台”。从此以后,广告商通过新闻微博投放精准广告,阿里巴巴在新浪微博中的目标受众可能直接转变为高价值的电商用户。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这一战略也并非毫无风险。因为,此前有数据显示,新浪微博已受到腾讯微博的巨大冲击,用户活跃程度有所下降。另外,用户长期使用一种社交媒体产生的厌倦心态也是新浪微博活跃程度下降的重要原因。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能否带来长久利益,要看通过这次收购建立的“桥梁”究竟能够给新浪微博和电商带来多大的活力。
不管怎样,一个全新互联网巨人已宣告诞生。它的左手,通过社交媒体培养潜在消费者,它的右手,则掌控数量庞大的电商。它可通过广告信息,将左手边的消费者导引向右手边的电商,创造巨大利润。对于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而言,庞大的新浪微博用户,将是无须支付报酬的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商品利润的创造者。这样的说法,可能令一些新浪微博用户感到不快,然而未来必然是这样。如没有广告支撑,新浪微博可能真的没有出路。互联网社交媒体如要提供“免费午餐”,必然要由广告主埋单,或者说最终将由消费者(社交媒体用户)自己埋单。笔者相信,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新浪微博,将成为诸多企业彼此开展更为激烈广告战的主要战场。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新问题,新浪微博中的言论是否会受到大企业、大资本的控制?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四大传统媒体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企业(主要是广告商)影响,但它们并不能完全主导媒体的内容。因为,一旦媒体内容被广告商完全控制,其对受众而言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对于大企业而言,若想保证媒体所发布广告的效果,必须要与媒体内容的生产保持一定距离。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大媒体曾在巨大的兼并浪潮中被一些世界级大企业兼并。当时,迪士尼集团兼并美国广播公司,维亚康姆集团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通用公司收购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那次兼并浪潮中,许多美国媒体成为它本应监督的大企业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大企业对媒体内容的生产实现绝对控制。不过,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在传统媒体领域,当大企业、大资本控制媒体后,媒体内容显然出现了娱乐化倾向。这一点,笔者认为,未来的新浪微博也无法做到例外。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另一个可以预见的效应是,广告会进一步流向广告价值持续增强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运营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从而可能引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