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泽而渔”终会自食“苦果”

2013年04月18日 13:41   来源:荆楚网   蔡玉军

  目前东海面临无鱼可捕境况,出海打渔不如进港休息。渔民纷纷转而捕虾,用装着上百伏直流电的网扫荡大海。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书记仲霞铭说,这样灭绝性地捕下去,用不了多久,虾也会没了。一位渔民称:“你不捕,人家捕,你不就是傻瓜了。要死就大家一起死吧。” (《钱江晚报》4月17日)

  海洋与森林、湿地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海洋在为人类提供大量资源的同时,也正在遭受各种各样的污染与破坏。因此,适度利用并保护海洋资源是人类面临的紧迫课题。“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不可取。现代人连这样的常识都不懂亦或明知而去为之的话,其结局只能是“自食苦果”。

  “海里没鱼了”,这是悲哀,更是莫大的讽刺。东海无鱼。这不仅是渔民苦涩的感受,也是渔业专家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度锐减已经变成可怕的“事实”。

  有人做过统计,以山东的胶州湾为例,1963年曾有141种生物,70年代还有30种,到80年代初只剩下17种。一些珍稀生物,如中华白海豚、儒艮、斑海豚、海龟、文昌鱼等,减少更加明显,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

  污染加上过度的捕捞造成了东海现在“尴尬”的处境。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不仅能使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变味,严重时能产生毒性效应。而过度的捕捞,让海洋无法进行休养生息,一味地索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现如今,整个东海渔场都出现了相同的困境,东海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边缘。

  海洋是无私的。但千万不要忘记,海洋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资源利用要坚持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换言之,就是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的同时,要保持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做到消耗与补充平衡,这样不会陷入“无鱼可捕”的境地。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