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良善之恶,道德之戾

2013年04月08日 08:09   来源:大众日报   王文珏

  【关键词】 丹麦影帝新作 3月欧洲佳作

  北欧电影一直极具特色。不管是花前月下还是罪与罚,你都能一眼辨认出它们。这也许跟他们多年高度福利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关——衣食无忧,工作无差别,人如星子散落于冷而深阔的冻土。灵魂疏离,社区紧密,生活松散,思维沉实,一切的哲学暗黑而诗意。

  《狩猎》便是北欧丹麦的最新佳作。小镇老师卢卡斯善良温和,一个典型乡下知识分子。他对一个女童过于依恋自己善意的提醒,惹来女童单向的谎言。乡民都以此断定他对女童犯下了虐童罪,整个小镇把他的生活渐渐绞杀。

  这部片子在观看时异常沉重。你无法不跟随卢卡斯的经历,而陷入深邃的寒冷。观者随镜头,成为小镇上唯一能看清事实曲直的旁观者。但相信“孩子不会撒谎”的小镇居民则在一场证据缺失的道德法庭上,提前于法律,作出了自己的道德终审。然后并用各种方式,各种看不见的力量,将一个无辜的人活生生绞杀成“死人”。 

  主人公没有任何机会去改变这一切。个体的力量和辩白,相对于道德的集体审判,那么孱弱无力。这是影片愤懑的来源,也是逼仄、恐惧的来源。

  片中其实没有一个坏人,所有人都那么光明善良,连始作俑者的女童也没有受到批判。忧伤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并不理解随口之谎意味着什么。影片在意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对失真世界的映照,是成人世界自以为是的“失乐园”,是对人越来越随意行使道德审判权的焦虑,并衍伸到法律和伦理的多重命题。

  一般影片会在揭露不公时导入一种判断善恶的ISO体系,让坏的部分“其形自现”。但这个故事没有。卢卡斯的人生渐渐被碾碎,但他竟不能和任何一个具体的人较真,找到某个个体去宣泄愤怒。对立面不停变幻,有时是超市导购员弃之如蔽履的眼神,有时是路人啐来的口水,有时是暗夜里绞死他家爱犬的黑手……这些无处不在的凶恶,不断压迫给人空茫的无依,悲愤的绝望。一切都在窸窸窣窣中,一切都在暗夜中交换眼神,小镇在他身上钉了一个故事,然后这个故事成为他洗不掉的身份。

  尽管女童很快否认了指控,所谓“性暴露”只是个谎话,但成年人已完全接过了话语权和审判权,宽慰孩子“这是一种选择性遗忘,因为你不想记住这件事”……当人心的审判已经成为洪流,任何人的力量都无法更改,那一刻实在是震撼。一切极端荒谬,但一切又确实顺理成章。

  影片相当沉默有力。男主角的扮演者是丹麦新科影帝麦德森·米克尔斯,那种跨度极大的情绪张力,把每个人都牢牢吸附在他的痛苦绝望中。北欧名导温特伯格用金丝一样绽放的北欧式用光,勾勒阴阳感强烈的金霾和银黑,有一种宗教的神圣庄严,又有寒地乡村的幽邃疯狂。

  这真是一部近期的欧洲佳片,导演把对公平、对滥用道德审判的焦虑,表达的耐心又不寒而栗。看片时会感到“虐心”,觉得小镇的人在作孽,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种“孽”的共业——当我们几分钟一次刷屏做出网络审判,参与道德猎杀,在并不知道当事人经历什么前因后果的情势下,以焦躁而妄断,以公正而泄私。春日的天空一样的湛蓝,我们仍是一样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以自己难以想象的刻薄和庄严。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