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稻草人”到“行动者”

2013年03月28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   李拯

  漫步乡间小路,常常会看到伫立于稻浪麦涛中的“稻草人”。微风倏至,“稻草人”持扇随风摇曳,然而,未曾移动半步,自然无力阻止飞禽走兽蚕食庄稼。“稻草人”的悲剧在于,缺少实际行动和努力,什么也改变不了。

  “稻草人”所隐喻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态度。其典型表现是,一事当前,或是反射式地批评政府,或是习惯性地质疑体制,或是简单化地抱怨社会。总之,社会发展的潮流,似乎独与自己无关,至于如何解决问题,更是与己绝缘。

  做“稻草人”那样的“消极公民”,不用思考、无需担责,乐得逍遥自在,却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越来越多的公共议题,需要大家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尤其是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尤需每个人的担当。

  面对骤然而至的莽莽雾霾,批评环保举措者有之,反思发展观念者有之,讨伐相关企业恶意排放者亦有之。这些集体思考能够促使政府部门强化责任,敦促企业改进生产。但如果仅止于此,则是心智上的偷懒、行动上的冷漠,有多少人进一步把反思对准自己:我能够为治理雾霾和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环境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没有公民参与,很难实现善治。如果每个人都充当“稻草人”,无动于衷、冷眼旁观,寄望于他人行动,那还有谁会为环境问题积极奔走?还有政府呢,很多人也许会在心里嘀咕。的确,政府部门责无旁贷,但政府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无限的,政府也会存在力有不逮的留白处,这就需要更多“积极公民”发挥个体力量,与政府部门形成互补和协同。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与其鞭挞黑暗,不如点亮蜡烛;与其牢骚满腹,不如付诸建设性行动。不要在吸尘时才想到绿色出行,从我做起多用公共交通,汽车尾气就会少一个排放出口。不要以为空气污染、水污染与我无责,如果人人都是监督员,调查、取证、揭发,无良企业纵有通天本领,又如何瞒过群众的火眼金睛,偷偷排污?从“稻草人”到“行动者”,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从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来看,公民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上世纪50年代,英国曾经历让数千人丧生的严重雾霾事件,从此英国政府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治理行动,公民力量一直是政府如影随形的合作者。伦敦前副市长罗思义曾写道,这种矫正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政策以及公众的支持。美丽中国,何尝不需要更多行动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雾霾实际上是一堂最好的公民课,它完成了公民责任和公民精神的启蒙,正如李克强同志所指出的,“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当13亿人同时拿起彩笔,廓清污秽、描绘未来,美丽中国还会遥远吗?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