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宾
全国人大代表、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云华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集团董事长 陈丽芬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长 陈锦石
3月12日,3位来自江苏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做客中国经济网,畅谈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被动不如主动
作为来自国企的代表,陈云华认为国企应在转型升级当中作出表率和榜样。“要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还要由传统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陈云华说,他所在的江苏悦达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突破了很多困难,去年营业收入达到883亿元。
企业转型升级,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还是主动进取的结果?
陈丽芬认为,主动成分大于外部压力,“起码60%是主动的。作为在地方上的龙头企业,我要跑在前面,怎么跑在前面,当然就是改变自己。创新也好,转型升级也好,很大成分上是因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去转型。”陈丽芬认为,转型升级应注重三点:一是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推动转型升级;二是以创建品牌来促进转型升级;三是以整个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来带动企业转型升级。
什么样的企业在危机当中能够安然度过,什么样的企业遇到危机就容易破产?
陈锦石代表说,一个成熟的企业,转型升级处理得好,就会适者生存。“危机来了之后要面对现实,不能回避。市场永远有,倒闭的企业也永远有。”他赞成陈丽芬的观点,认为江苏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归根到底就是企业主动应对挑战的结果。
如何判断企业转型升级是否成功?陈云华认为,一要看企业是否创造出新产品;二看该产品的市场认知度认同度;三看新产品的制造成本是否比老产品低;四看新产品对环境是保护还是破坏。
人才高度,决定企业高度
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3位代表把答案指向科技和人才。
陈云华认为,对科技研发和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不太高,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不足。“有的国外企业,研发投入能占销售收入的30%以上份额。我国企业才到5%,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也就在18%、20%这个水平。”陈云华还感到人才非常匮乏,他说,“人才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很多企业在人才引进、培养和运用上和世界上知名企业还有差距。”
陈丽芬也有同感,“现在高速发展的企业中间暴露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紧缺。不管是产品、技术,还是管理方面的创新,最重要的还是人才。转型升级也好,企业创新也好,国际化也好,要实现并不困难,核心的一点就是人才。”
“面对当前存在的用工荒现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企业家不能失去信心。须知,办法总比困难多。”陈丽芬表示,在转型升级中,研发和营销可以留在本部,中间的制造业劳动力密集环节可适当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同时,还应提高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以此来提高效率,又减少对用工的依赖,还可确保工人工资的逐年增长。
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
在转型升级中,企业该如何把握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度?又该如何走向国际化?
陈云华表示,悦达集团就是多元化企业。“企业多元化有它的好处,东方不亮西方亮。但过度的多元化也不行,一定要坚守自身核心的东西。”为什么悦达的6大产业中,主业是制造业?“因为制造业面宽,提供的岗位很多。第二,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我们在发展制造业当中,不仅把量做大,而且要把水平做上去,要把制造业发展好。”
陈云华表示,悦达现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个是传统纺织产业。“我们有纺织研究院,把世界上知名纺织专家请来工作,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面向全世界的市场。”另一家是新材料产业。“我们在新材料的引进上,也始终不渝。我们用开发的新材料制造汽车电池,那将会是颠覆整个汽车产业的根本变化。”
陈锦石认为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三个国际化趋势。第一,投资到国外去。第二,引进国际化管理水平。第三,引进国际人才。”
陈丽芬表示,国际化要注意掌握标准的话语权。“要去占领国际市场,首先要掌握标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技术,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我们以前是做产品,现在技术上已经保持领先了,最终要做标准的国际化。特别像我们的毛纺就拿了ISO国际标准,掌握了纺织产品的话语权。”她表示,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能生存多久,能不能发展,就看企业是不是不断地创新、进步。“企业最终的责任是不断地保持国际地位,这样中国企业才能长久的生存发展。”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