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李天一与其爹妈到底谁坑谁

2013年02月28日 09:07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继2011年开车肇事打人被劳教,最近又摊上轮奸的大事了。据说李双江被气得病倒住院,虽然被证实属谣传,但很多媒体一本正经地作了报道。公众舆论又一致认定李天一“坑爹”,比如李开复就在微博上调侃“女儿坑的都是干爹,儿子坑的都是亲爹”。

  不是没人批评当爹妈的平日里放纵孩子,但“坑爹”之说显然与公众具有更大亲和力,它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孩子“坑爹”,意味着其父母是受害者。孩子不上道,父母第一反应是“气得吐血”,是恨铁不成钢,而很少有父母反求诸己,或者有一丝反悔但居于次要位置,孩子被推向了主要责任的前台。

  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父母的、自身的、社会环境的。我们眼看大学校长、院士的儿子做了黑社会头目,也看到单亲家庭子女克林顿、奥巴马成长为美国政治精英。未成年人犯事,我们很难作单一的归因,比如只说李双江夫妇把儿子宠坏了。

  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父母亲一直扮演着施惠者、被连累者、受害者的角色,看不到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正是中国为人父母者一个普遍的毛病。周国平《岁月与性情》一书中说,中国的父母喜欢强调自己生养子女多不容易,要他们知恩图报。把养育子女当成一件苦差事,是国人的一项共识。孩子们大了,蓦然发现自己已经满头华发,这种文学性意象则意味着父母是子女的受害者。

  所谓缺乏责任观念,不是说父母不给孩子吃的穿的,而是在教育责任上的缺位。这种缺位,一是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二是没有耐性和技巧性。中国人很忙,这是事实,父母亲忙着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对子女的教育,于是被简化成两样东西:要么放任,要么不合意就打,把打当成一种高效教育法。两者的背后都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疏远、隔膜,有些子女则走向叛逆。

  证明中国父母与子女关系疏离的证据之一,是很多人都在重复一个说法:在自己为人父母后,才理解了父母当初的难处或者良苦用心。后来理解了,恰恰说明以前不理解,这也说明子女与父母的“冷战”是一个常态。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出大量旁证,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见到贾政犹如老鼠遇到猫,《家》里的觉新兄弟个个精神压抑。

  这种父母与子女的疏离既是情感的疏离,也是精神的疏离,子女除了从父母那里得到温饱外,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取精神性、知识性营养。子女犯事,与其说是他们“不上道”,还不如说是父母的失职,也是父母履行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的失败。

  但放眼今日中国,父母对子女言传身教的责任观念似乎并不明确,我们常见父母为子女积聚钱财,却未必看到父母把多少时间花在陪孩子游戏、与子女沟通上。不久前一位开封青年向父母要不到钱,居然残忍地伤害父母的身体,人们自然骂这位青年“坑爹”。殊不知,坑爹的子女正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作业"拼爹妈"背离教育初衷    2015年10月16日
  • ·幼儿园作业"拼爹妈"是教育跑偏    2015年10月16日
  • ·爹妈的“公考”(图)    2013年06月26日
  • ·爹妈见义勇为和子女有啥关系    2015年09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