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瑜:民工养老问题或将爆发 基础养老亟待全国统筹

2013年02月27日 0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媒体统计,中国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3600万。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养老困局未得到普遍重视,而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30年来农民工福利拖欠累积的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2月26日人民网)

    “农民工”的社会身份本来就很尴尬,他们背井离乡在城市打工,却无法享有与当地市民对等的社会福利;等他们年迈回到乡村,依然无法挣脱“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在农村,很多时候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子女的经济能力有限,无法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缺乏社会养老保障,第一代农民工如此,第二代农民工也会如此,对农民工家庭来说,只是养老负担的代代相传。

    可以指责农民工短视,为什么不在年轻时缴纳养老保险呢?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有三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体系,而他们其实是介于城居保和新农保之间的。农民工流动性很强,而繁琐的转移接续手续对他们来说显然不够便捷。除去一些农民工缺乏养老意识、不愿缴纳保险、只想把钱攥手里之外,更多的则被繁琐的手续挡在门外。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便携性不足,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农民工参保比例低、退保比例高。比如我国三大养老保险转换条件之一是“缴费是否满15年为界线”、“转移额度只转个人账户不转统筹基金”。所以当农民工交养老保险时,他个人缴纳的8%和企业缴纳的20%被分别计入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但是当他由务工地(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转入户籍地(一般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的部分,统筹基金并不包括在内。保险转移只能转个人账户部分,缴不缴养老保险差别不大,相比之下,会有人觉得拿到现钱更为踏实。15年的缴费期限对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来说相对较长,现实中很少有农民工能在一个固定地方打工15年,所以断保、退保的问题就比较突出。

    目前,我国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设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即使按照最高缴费标准500元计算,每个人每月领到的养老金也大概只有69元。在当前物价下,这样的额度显然不足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更何况并不是所有人都按最高标准缴纳。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农民工转入新农保后,生活保障方面也不是高枕无忧。

    社会保障乏力,农民工年迈返乡后,也只能依靠自己的积蓄及子女养老,这显然不是良策。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那么,改变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便携性不足、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才是农民工养老问题的解决之道。(梁瑜)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30多年了,农民工养老不该总是止于期盼


农民工养老的期盼从梦想走向现实


农民工养老金缘何比较低?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