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万众瞩目的热点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社会财富迅速增长,GDP的总量和人均量都在增加;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加大必然会对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一般认为,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有历史性或体制性导致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等方面。目前改革的方向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提低、扩中、调高”。改革的方法主要关注于工资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等方面,而对于金融方面的改革提及的比较少。而实际上金融对于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形成和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抑制和金融管制,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系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仍然存在着较严格的管制,应该说是落后于整体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
在目前我国金融改革滞后的情况下,会造成市场的“机会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获得体系内信贷支持的可能性较大,而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体系内信贷资金支持的可用性较小。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发展的不平衡,获得信贷资金的企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而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就业人员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较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多得多。二是富人获得的金融支持多,而低收入人群获得的金融支持少。这将导致收人分配的进一步恶化。由于富人的资产多、可以抵押担保的东西多,银行更愿意为其服务,而穷人则相反,这使得穷人财富增长更慢,甚至陷入贫困陷阱。三是“食利”阶层更加“食利”,“食力”阶层更加“食力”。金融总量的扩张和金融资产的集中使食利阶层靠资本获得资本收人的总量增大,可以靠“食利”生活,同时低收入者难以获得资金以解除其贫困状况,只能靠“食力”生存。
我国的金融抑制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穷帮富”的机制,即民营补贴国营、穷人补贴富人的“倒挂”机制。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存款利率被严重压低,作为存款者的穷人获得的财产收入非常低,这种低廉的资本价格被用于补贴国有商业银行和获得贷款的企业,导致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向国企和银行倾斜,加速了居民财富分配向富人集中的趋势。同时,由金融抑制导致的低廉的资本价格将诱导企业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以资本替代劳动,这将直接降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
鉴于此,本文认为金融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影响,相关的政策建议如下:一是要扩大直接融资市场,减弱对银行等间接融资市场的依赖;二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促进资金价格的公平;三是适当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扶持力度。如:提供创业贷款、扶贫贷款、农业贷款、助学贷款等,解决城乡收人分配差距过大以及贫困化等问题;四是加强金融监管,保持金融的稳定,特别是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五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著名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