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 是代表委员的天职

2013年01月25日 08:32   来源:钱江晚报   戎国强(本报首席评论员)

  据《浙江日报》报道,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简报组组长张国强告诉记者,今年的人大简报有了些“硬杠杠”,比如领导发言不超过300字,一般的表态性发言或工作汇报少登或不登。“今年简报会更注重反映代表们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那些中肯的批评意见。”

  读了这个报道,想起了十八大闭幕后,李克强、王岐山主持会议时,打断与会干部照本念稿,要求他们脱稿说话。照本念稿,所念的内容大多就是表态性发言与工作汇报;这类发言,或不痛不痒,或自我表扬,不着边际,不解决实际问题。

  人大代表,还有政协委员,他们的职责是参政议政;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监督,监督就是发现问题,提出批评。参政议政的职责,要求代表委员直面现实,直面民意民情,若回避问题,回避民意,参政议政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合格的代表委员,要敢于批评,善于批评,甚至可以说,批评是他们的天职。

  张国强说:“我们以前在编发简报时发现,领导讲话的篇幅会长一些,基层代表发言的内容相对就少。同一期简报上,表态性和表扬的话讲了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就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从意识上讲,是对人代会的使命,对人民代表的职责的认识不到位,从现实角度说,批评是得罪人的事情,批评要拉下脸来。但是,不批评就得罪了人民——问题就在这里,“得罪人民”只是“理论”上的,“人民”不在会议现场,得罪一下没关系。

  很多人民代表同时是官员,本来就互相认识、于公于私都有联系,人代会上碰到一起,自然而然会有“自己人”的感觉,拉不下脸来批评。无形之中,人民代表的身份模糊了,参政议政的意识淡化了;习惯于这样的政治生态,听见批评,就觉得很刺耳,不愿意听,一些曲解批评的怪论也随之产生,比如要“少批评,多提建设性意见”;其实,提出好的、符合事实的、针对性强的批评意见,就是在“建设”;即使是提建议,前提也是要发现问题,指出缺陷,因此,批评是不可或缺的。一团和气的,不痛不痒的“建议”才是于事无补的。

  通过对简报内容的规定,是对人民代表的一种提醒,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人民代表的履职意识、批评意识;如果能完善、改进人代会运作机制,比如完善人民代表的产生机制,让人民代表更有代表性;比如建立完善的人民监督人民代表的机制,从而让人民代表习惯提出批评,提高批评能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