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质量出了问题究竟如何鉴定,到底是消费者使用不当还是产品质量不过关?一直以来,鉴定难都是汽车“三包”政策争议的焦点,众多投诉案例显示,最终能通过鉴定实现维权目的的消费者几乎微乎其微。
由于现行的诉讼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因此仅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车主需要获得专业的汽车鉴定报告,自证车辆问题。针对此种现状,“三包”新规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的官方说法是,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判定,一方面需要实验室检测、鉴定机构鉴定,同时也需要专家库的专家咨询支持。专家库的运用,可以由争议双方或第三方组织机构,也可以由相关部门从专家库来选择。
这个措施看上去很不错,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的汽车鉴定机构都是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授权的,并且在实际运营中跟生产企业有诸多利益牵涉。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缺少独立且权威的汽车问题鉴定机构,几乎所有的鉴定机构都与各大汽车厂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便有一些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具备鉴定资质,也不为汽车厂商所承认。
另外,还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专家库的专家也需撇除厂家背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参与鉴定的专家的背景多多少少都是出身产品部门,也就是整车的设计、制造以及售后维修这样的部门,所以与主机厂都多多少少有联系。可以想象,如果不能甩开与汽车厂家的关系,其作出的鉴定结果也难以让人信服。
由于很多鉴定机构都由汽车制造商控制,且专业的汽车检测机构大多不向个人开放,检测费用也非常高,因此成立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一直为业界所热切期盼。但是,从目前公布的规定来看,这些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的身份并未公示,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获得第三方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仍是一片空白。
另外,组建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本身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这部分资金由谁来出。在德国,其独立第三方鉴定机构,由其私家车俱乐部承担,俱乐部下面有众多会员缴纳费用,经费充足,完全可以满足鉴定的费用需求。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和组织。政府愿不愿意出这个钱也尚存疑问。
如何保证鉴定机构与专家人员的公开公正透明性,是整个汽车“三包”政策执行的关键。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