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持续低温。南方要不要实施集中供暖,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调查显示,超八成网友力挺南方供暖。当然,反对意见也不少。“成本高”、“能耗大”、“没必要”、“不现实”,成为人们反对南方集中供暖的主要理由。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制定了秦岭-淮河分界供暖线。但必须看到,现行南北供暖分界线制定于60多年前,当时的考虑主要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先解决更为迫切的北方供暖问题。不过,如今国力增强,国家已有能力解决南方城市供暖问题了。
随着南方极寒天气频频出现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而从市场需求看,南方供暖需求仍呈不断上升阶段,潜力十分巨大。
在没有供暖的情况下,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只好采取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御寒问题。目前南方城市以电力为依托的取暖方式,包括空调、电暖炉、电热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分户式的锅炉供暖、地源热泵供暖以及以小区为单位的集中供暖逐渐兴起。
有关专家认为,这些五花八门的供暖方式,虽然满足了居民个性化的供暖需求,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能耗大,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还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分户式供暖市场快速发展,从事供暖服务的企业光合肥市场保守估计就有七八十家。而目前国家尚没有出台专门的“分户式供暖标准”,也缺乏专门的监管,有的商家就利用这一漏洞,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南方是否供暖这个问题其实不用讨论,我们更应关注如何供暖才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兼顾节能环保。
有关专家认为,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区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南方供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谋定而后动”,不能仓促上马。
一些专家还提出,政府要系统解决南方供暖问题,需要尽快制定出台南方城市供热管理办法来规范供暖市场,合理引导目前散乱的供暖市场,避免无法可依、无人负责的局面。
与北方不同,南方城市对供暖的需求差异非常大,因此新形势下的南方供暖需要采用按需供应、因地制宜的对策。在南方供暖实践过程中,不能硬干蛮上,要讲求科学,寻求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而不宜“一刀切”。从目前上海、武汉、合肥等地探索实践看,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热电联产是比较理想的两种模式。还应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要按照从易到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旧城区改造。
专家们建议:在供暖工程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供暖项目建设。
还有专家认为,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比大规模实施集中供暖改造更切实际。“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丹麦和芬兰,对住宅建筑能耗设定一定的标准,包括墙体有多厚、是否安装屋顶太阳能等,我国对住宅建筑的规范大多限于房子的安全性,还没有建筑能效方面的考量。如果能够建立这样的规范,或者鼓励开发商提高建筑的能效指标,就是对市场的一种引导。”
实际上,不仅南方供暖需要寻找更绿色更经济的“温度”,北方现有的粗放型的集中供暖方式也亟待改变和完善。
一位网名为“猪蹄蹄小朋友”的网友发微博诉苦称:“微博上有长春热力部门的人吗?我给您跪下了,太敬业了啊,外头零下三十摄氏度家里零上三十摄氏度,咱这煤是不要钱来的吧?真受不了,外头风太硬不敢开窗户,在家穿背心裤衩还一身汗,一天能流二两鼻血,实在没招只能开空调降温,再多花一份电费,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好日子过大劲了也遭罪啊。”
目前,北方在冬季采暖方面还有节能的空间。有专家建议,北方也应该考虑改革供暖方式,应从集中转向分户安装取暖设备。
建筑节能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大,中国目前非常需要营造一种能发挥使用者自行调节能力的供能方式。在分户供能模式下,经济杠杆自然会引导人们选择最舒适最节能的采暖方法。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