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开始,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渤海早报》11月17日)
有关南方该不该供暖、南方如何供暖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如今,南方部分地区已陆续启动供暖服务,这显然提高了一些南方人的生活品质。不过,南方供暖服务目前进展不一,即便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有的地区有供暖服务,大部分地区没有供暖服务,居民只能“自我供暖”。
笔者在北方和南方“夏热冬冷”地区都生活过,坦率地说在南方冬季比较难熬,即使开空调取暖也不如在北方生活舒服。虽说“南方供暖”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如何供暖仍存在分歧。有专家认为“南北方供暖之争”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其实,不仅仅如此。
比如,财政该不该补贴供暖就没有达成共识。北方的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对供暖有补贴,有的城市是巨额补贴,无论集中供暖还是分散供暖,多数居民都能享受到“财政温暖”。然而在南方,即便部分城市采取集中供暖,似乎也没有财政补贴(主要是市场化运作)。分散供暖更谈不上财政补贴。
“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其实“南方如何供暖”也要形成一些共识。笔者以为,南方供暖既要考虑南方的天气特点,也要从北方供暖中吸取某些经验和教训。比如北方主要采用集中供暖模式,如今来看存在不少弊端,如居民家中有没有人都在供暖,都要按统一标准交费,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负担。
北方这种集中供暖模式,不仅会带来多方面的能源损耗,如管网热损耗、建筑热损耗等,还会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烧煤供暖已经成为北方雾霾的“元凶”之一,即便“煤改气”供暖也存在一定污染。希望南方城市在供暖方面能吸取北方集中供暖的种种教训,尽量减少集中供暖或者放弃集中供暖。
据悉,南方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意味着,分散供暖是主流,这种供暖模式的好处是,可以灵活供暖减少浪费,还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但问题是,南方分散供暖基本都是居民自己埋单,对高收入家庭来说没有压力,但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自我供暖”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也就是说,南方供暖需要从北方供暖中吸取一种“经验”——财政补贴供暖。既然北方的地方政府都能让市民享受到“取暖福利”,南方的地方政府也应该效仿:南方地区的经济总体比北方发达,财政更有能力去惠民;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居民需要供暖,需要财政补贴供暖。
即便南方城市一下子拿不出大笔资金补贴市民供暖,至少应该补贴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补贴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供暖,让病人、孩子感受到政府送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补贴低收入家庭,因为低收入家庭没有经济能力自己供暖。
毫无疑问,供暖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种节能环保工程。对于前者,政府理应承担一定责任;对于后者,就不能忽视环保责任。无论是南方供暖还是北方供暖,不管是什么供暖模式,都应该从民生、环保的高度来看待供暖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