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四要素的创新与转型

2012年10月08日 09:54   来源:南方日报   刘江华

  城市文化、城市产业、城市秩序和城市空间,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新型城市化道路,本质上是对这四个要素的内在结构,及相互之间有机组合方式的创新与转型。四个要素及其相互组合方式落后于时代,是我们必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根本动因。

  城市文化建设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导引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城市的兴起与延续,首先是因为城市是人们的精神文化家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们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水平的满足之后,就会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需求。从这一意义上看,建设一个文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城市文化建设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导引。当前,城市文化建设要着重抓好三大主题:一是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包括加速提高国民科技文化教育水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核心价值观,重塑和提升公共道德水平,创建生态型与和谐型的生活方式等。二是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平台。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为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创造雄厚的经济基础。

  构建战略性产业结构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关键内容

  产业永远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的繁荣就是产业的繁荣。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构建一个能够保持城市发展后劲的战略性产业结构,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关键内容。战略性产业结构既包括具有引领功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具有支撑性功能的支柱产业;既包括高端制造业,也包括现代服务业。当今国际先进城市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经济潮流,是因为这些城市都构建了各具特色战略性产业结构。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跳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也是一个城市能够跻身国际先进城市的通行证。二是培育城市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城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城市的现实经济基础和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代表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三是构建综合性产业体系。综观城市发展史,许多产业专业化太强的城市,“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综合性产业体系则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创造具有高度安全感的城市秩序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容

  城市秩序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城市秩序是指一个城市管理的条理化、规范化程度。一个没有秩序和安全感的城市,无法集聚高端人才和资源,从而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新城市管理,创造具有高度安全感的城市秩序,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容。在我国,城市秩序突出表现在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三个方面。城市交通秩序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我们必须在建设现代交通道路系统、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倡导文明出行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创造安全快捷的城市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秩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急剧上升期和多发期,特别需要在打击盗抢刑事犯罪、打击黑社会活动、防范群体性暴力事件、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控制好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好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秩序涉及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组织,以及人口、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城与乡、体制内与体制外、垄断与非垄断行业等之间的公平性,需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推进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重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转型

  包括行政区划和城市腹地在内的城市空间,同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行政区划空间是城市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的地理空间平台。事实证明,行政区划狭小的城市,其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城市腹地则是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直接表现,是中心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重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转型。首先是要科学规划利用行政区划空间,包括实施生态型和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一批功能性产业集聚区,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等。其次是要加快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用包容化、同城化理念推进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再次是要建设包括空港、海港、高铁、高速公路等在内的立体式的快捷型对外交通体系,缩短与腹地的经济距离,扩展一批“小时经济圈”。最后是要发展一批产业链长、技术溢出度高、带动力强的高端产业群,并与城市腹地区域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用相互依赖的产业链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新型城市化道路不仅要注重四个要素内部结构的提升,也需要创新四个要素的组合方式。例如,利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美誉度,利用产业升级转型来促进空间转型,利用发展低碳技术与产业来促进城市生态化管理等。总之,当文化、产业、秩序和空间四个要素及其组合方式跟上了世界先进城市发展潮流之时,就是踏上新型城市化道路之日。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