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2011年06月27日 09:5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物价指数,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当相关部门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时,需要使用成千上万中物品与劳务的价格数据。

  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换句话说,消费物价指数是要确定为了保持生活水平不变,收入应该增加多少。但是,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受到广泛承认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称为替代偏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他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物品的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快。消费者对此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相对较快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较慢甚至价格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倾向于用那些变得不太昂贵的物品来替代。如果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就忽略了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从而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设想在基年苹果比梨便宜,因此,消费者购买的苹果比梨多。当相关部门编制一篮子物品时,它包括的苹果就比梨多。假设下一年梨变得比苹果便宜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自然是多买梨少买苹果。但是,相关部门在计算CPI指数时仍在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实际上就是假设消费者仍然购买和以前同样数量而现在变贵的苹果。由于这个原因,消费物价指数所衡量的生活费用的增加就大于消费者实际感受到的。 

  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就减少了维持相同经济福利水平的费用。为了说明为什么,考虑一种假设的情况:假设你可以在提供各种物品的大商店的100元礼品券和物品价格相同,但选择范围有限的小商店的100元礼品券之间做出选择。你会偏好哪一个?大多数人会选择品种更多的商店。实际上,可选择范围的扩大使每一元更值钱。这对经济进步同样适用。当引入新产品时,消费者就有更多选择,每一元就更值钱。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它就没有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人民币价值的增加。

  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如果一种物品的质量逐年变差,那么,即使该物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一元人民币的价值也下降了,因为你支付同样的货币量得到的东西变差了。同样,如果一种物品的质量逐年上升,一元人民币的价值也就上升了。但是,质量变动时一个问题,质量是难以衡量的。 

  关于这些衡量问题有多严重以及对此应该做些什么,在经济学家中仍然存在很多争论。有言论称,消费物价指数每年高估了1%的通货膨胀。针对这些批评,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技术性变动以改善CPI,许多经济学家相信,现在这种偏差只是以前的一半。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政府计划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调整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的。例如,社会保障领取者每年补助的增加就与消费物价指数有关。一些经济学家建议修改这样的计划,例如,通过减少补助自动增加的数量纠正衡量中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雅洁)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