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

2010年08月04日 08:25   来源:四川日报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它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刘易斯指出: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部门;一个是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的、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部门。从劳动力报酬变化规律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必然不断提高。

  “刘易斯拐点”预示着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不是永久的,同时也警示一国不可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否则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创新的能力,以致在“人口红利”枯竭时,就将可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境地;从影响上看,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出现市场短缺将直接影响那种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经济增长点将面临严重萎缩,“倒逼”这类产业升级。在人力资本对产业的要求更高之后,政府、企业在创新环境和制度文化等方面也必须作出调整和改善,例如改革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农民工子女就学、职业技能教育等公共产品。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