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改革的价值审视

2010年05月12日 09:14   来源:学习时报   韩庆祥

  理论的最高价值和持久活力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把握,以及对社会实践问题和方法的追问和探寻。社会改革和发展也只有置于人学视野内,才能确立合理的路向。徐斌博士的新作《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社会改革现实密切结合的一部力作。

  《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从人学角度对当代中国改革进行了系统和深刻地解析。该书以考察当代中国改革的现实背景与问题为切入点,从对社会变革和人性关系的典型考察和理论分析中,找到社会变革的人性奥秘。社会变革实际是制度的调整、革命,它必须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体现这样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正义性、和而不同、整体性和历史性。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要通过人来实现。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就发展得比较快,这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制度造就了合乎人性发展的环境,从而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社会制度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护,这时社会就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这样的社会制度就不能为人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空间,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不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同时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们必然以消极甚至破坏性的方式对抗这种社会制度。社会改革的动因是人的需要和利益追求,该书从本源性上阐释了人的需要、人的需要与改革的辩证法,在新的利益格局中,在利益追求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中,要构建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新体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改革的价值目标。该书特别以人的发展的标准评价改革,既深刻分析了中国改革的积极成效,也清醒地透视了改革的代价,提出了对待改革代价的科学态度和可行的建议。

  该书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一是社会制度和人性发展要求的矛盾是社会改革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它要通过社会制度与人性发展要求的矛盾表现出来,它的基本动力作用要通过人性发展要求和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基本矛盾的解决要通过构建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新制度来完成。二是人的需要是改革的深层始因。人性的基础是人的需要,社会改革和发展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人的需要却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正是人的需要不断增长的内在欲求,推动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人们不断构建新的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人的需要即构成改革的动因。三是改革就是要在现实社会状况中寻找最适合人性发展要求的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层目标是改变不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旧制度,创造适合人性发展的新环境。四是提出在唯物史观视野内,生产力标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和现实性标准是判断改革成果的基本标准。生产力是最高标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终的价值标准,现实性标准是前提性标准。但三者具有总体的一致性,具体的矛盾性。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发展生产力。

  该书的出版深化了人学理论研究。一是当代中国人学的萌发与发展几乎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同步而行。该书从人学的视角分析改革,对当代中国改革与人性、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这些探索性的工作将有助于丰富对人学的学理解说和实践验证。二是有助于深刻理解唯物史观。通过在人学视野中解析制度和对制度变革和人性发展要求的矛盾的分析,深刻阐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根本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三是提出当代中国改革的原则和评价标准。

  该书的出版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从社会主义改革和人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为现实的人“是什么”、“应怎样”、“怎么做”提供了人学上的建设性指导,又通过对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人学分析,为我们的改革方向和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现实的思路。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责任编辑:侯彦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