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机械停车库需多方协同发力

2025-04-28 08:16 来源:羊城晚报

为缓解停车难,不少城市小区建设了机械停车库。记者走访发现,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对节省空间、补充城市车位起到一定作用,但部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既用不到又拆不掉,变成停不了车的“僵尸库”,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据《半月谈》报道)

机械停车库之所以被闲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于设计与现实需求脱节。在小区机械停车库的建设中,设计多以普通家用燃油车为标准,却忽略了当下新能源车日益普及的现实。新能源车在尺寸和重量上普遍大于同级别燃油车,这导致机械停车位让新能源车主“望而却步”,稍有不慎,车辆便可能遭遇轮胎挤压、后视镜刮擦等状况。此外,部分机械停车库设备年久失修,钢架锈蚀、机油泄漏等问题频发,不仅可能污染车辆,还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部分开发商在配建机械停车库时,存在“凑数”心态。为满足规划中的车位配比要求,机械停车库成为“救急”之选。然而,这种为了达标而建设的车位,往往缺乏对实际使用情况的考量。建成后,机械车位占用空间却无法有效利用,造成“用不了”的局面。而当业主想要拆除机械车位时,又面临重重困难。机械车位作为开发商固定资产,拆除需经规划、建设及产权单位等多方同意,程序繁琐,且拆除后可能无法满足当初的交付标准等相关要求,从而导致机械车位陷入“拆不掉”的困境。

再者,机械停车库运营成本高昂,也是其沦为“僵尸库”的重要因素。机械式停车设备属特种设备,需专人操作并定期维护保养。部分小区缺乏专人管理,机械停车库运营状况堪忧。据了解,普通升降平移类车库单个停车位建设成本一两万元,垂直循环类车库单个停车位可达四五万元,加之专人维护运营成本,对小区而言是不小的负担。个别开发商为满足车位配比要求,甚至低价租赁二手设备,这些设备在安全性能、使用年限、停车体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降低了车主使用意愿。

要改变机械停车库长期闲置、低效利用的状况,需多方协同发力。在规划审批环节,应充分考虑市场发展趋势,仔细评估机械车位的实际适用性,避免盲目建设。对于已建成、未投用的小区机械停车库,应尊重业主意见,通过业委会、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商等多方沟通交流,共同探索改造车位资源、提升使用效率的途径。也可鼓励小区引入第三方专业停车管理公司运营,利用其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随着机械停车技术不断进步,全自动停车库等新型设备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故障风险,应鼓励小区采取建设智慧停车楼等方式补足车位,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机械停车库的建设初衷是缓解停车难,绝不能沦为“僵尸库”。相关部门、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及业主应携手共进,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沟通协作,让机械停车库真正发挥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的停车服务。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唤醒“沉睡”机械停车库需多方协同发力

2025年04月28日 08:16   来源:羊城晚报   王琦

为缓解停车难,不少城市小区建设了机械停车库。记者走访发现,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对节省空间、补充城市车位起到一定作用,但部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既用不到又拆不掉,变成停不了车的“僵尸库”,给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据《半月谈》报道)

机械停车库之所以被闲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于设计与现实需求脱节。在小区机械停车库的建设中,设计多以普通家用燃油车为标准,却忽略了当下新能源车日益普及的现实。新能源车在尺寸和重量上普遍大于同级别燃油车,这导致机械停车位让新能源车主“望而却步”,稍有不慎,车辆便可能遭遇轮胎挤压、后视镜刮擦等状况。此外,部分机械停车库设备年久失修,钢架锈蚀、机油泄漏等问题频发,不仅可能污染车辆,还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部分开发商在配建机械停车库时,存在“凑数”心态。为满足规划中的车位配比要求,机械停车库成为“救急”之选。然而,这种为了达标而建设的车位,往往缺乏对实际使用情况的考量。建成后,机械车位占用空间却无法有效利用,造成“用不了”的局面。而当业主想要拆除机械车位时,又面临重重困难。机械车位作为开发商固定资产,拆除需经规划、建设及产权单位等多方同意,程序繁琐,且拆除后可能无法满足当初的交付标准等相关要求,从而导致机械车位陷入“拆不掉”的困境。

再者,机械停车库运营成本高昂,也是其沦为“僵尸库”的重要因素。机械式停车设备属特种设备,需专人操作并定期维护保养。部分小区缺乏专人管理,机械停车库运营状况堪忧。据了解,普通升降平移类车库单个停车位建设成本一两万元,垂直循环类车库单个停车位可达四五万元,加之专人维护运营成本,对小区而言是不小的负担。个别开发商为满足车位配比要求,甚至低价租赁二手设备,这些设备在安全性能、使用年限、停车体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降低了车主使用意愿。

要改变机械停车库长期闲置、低效利用的状况,需多方协同发力。在规划审批环节,应充分考虑市场发展趋势,仔细评估机械车位的实际适用性,避免盲目建设。对于已建成、未投用的小区机械停车库,应尊重业主意见,通过业委会、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商等多方沟通交流,共同探索改造车位资源、提升使用效率的途径。也可鼓励小区引入第三方专业停车管理公司运营,利用其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随着机械停车技术不断进步,全自动停车库等新型设备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故障风险,应鼓励小区采取建设智慧停车楼等方式补足车位,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机械停车库的建设初衷是缓解停车难,绝不能沦为“僵尸库”。相关部门、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及业主应携手共进,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沟通协作,让机械停车库真正发挥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的停车服务。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