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到江苏采访,发现当地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形式日益多样化。比如,一些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强专利交叉许可,形成“专利池”,打造专利共享库,积极培育标准必要专利,构建相互促进的专利网络体系。
专利交叉许可,是一种可以助力创新主体相互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的合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创新主体在产品研发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有条件地容许对方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从而一定程度上保障双方的利益。这种方式既降低了专利的使用成本、推动了技术交流和应用,还可以高效定分止争,为相关行业消除技术壁垒、解决专利纠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如今,专利交叉许可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今年1月,OPPO公司就与松下公司就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签署了一项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协议内容涵盖知识产权的多领域合作计划,并将终结双方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司法管辖区的未决诉讼。近年来,华为、小米、隆基绿能等企业,也积极推动专利交叉许可工作。
知识产权是技术合作的重要引擎。随着科学技术应用的深化,研发越来越难以完全规避他人或前人的技术成果,因此造成了同行业乃至不同行业间的技术交叉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愈发明显。在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现象尤为常见。我们常用的智能手机就涉及成千上万项专利技术,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完全“绕开”他人技术,独立制造出一部智能手机。这种情况下,以和解代替纠纷、签订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就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