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云南昭通警方近日破获系列街头残棋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据警方介绍,这是一个长期流窜作案的家族式诈骗团伙,2020年至2024年作案多达34起,涉案金额达150余万元。(4月22日 红星新闻)
街头巷尾,一盘象棋残局旁围满了“热心”路人,有人高声喝彩,有人怂恿下注,有人“轻松”赢钱——这一幕看似寻常的市井画面,实则是诈骗团伙精心配合的陷阱。诈骗团伙一人摆局,其他人扮演“棋托”“围观者”等角色。他们深谙受害者心理,通过激将、怂恿等手段引诱受害者入局。
此类骗局的本质,是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操控。一方面,诈骗者深谙人们“以小博大”的投机心理,利用受害者的侥幸心,与围观的“托儿”唱双簧,上演一出好戏,制造稳赚不赔的假象。例如,在深圳光明区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团伙中的成员伪装成棋者,先输钱引发大量路人围观,再突然“逆风翻盘”,赚得一大笔奖金。加之其他“群众演员”在一旁的起哄、怂恿,很难不激发真正围观路人的投机心理,失去理性判断。
另一方面,诈骗团伙利用象棋爱好者的自尊心理,并通过围观者的激将法点燃受害者情绪,甚至有起哄者将破解棋局上升到“为家乡争光”的高度,通过人群的密集包围、此起彼伏的叫好声,使得参与者在这种封闭场域下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同时,沉没成本成为诈骗团伙困住受害者的最后一层枷锁。摊主的“翻本机制”、围观者“逆风翻盘”的怂恿,诱导受害者层层加码。难以置信的是,就是在这样层层加码的骗局中,重庆大学生小文竟累计输走近万元学费。这种将欺诈粉饰为智力博弈的扭曲价值观,让象棋残局从街头艺术沦为臭名昭著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