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浙江杭州,脑瘫女骑手文景送外卖7年养活自己和孩子。回想起第一次送餐赚钱,她依然难掩激动,在自力更生中找到人生价值。她说:“我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抚养儿子,想让他看到妈妈在闪闪发光!” 从刚开始送餐说两个字都会结巴颤抖,到送外卖的过程中一步步变化,顾客善意地鼓励,让她慢慢找到了自信。她说:“脑瘫怎么了,就算我摇摇晃晃,也可以晃出我的人生!”(4月19日 《浙江日报》)
七年来,文景步履蹒跚的黄色身影穿梭于杭州的楼宇之间,打破了人们对脑瘫患者“残缺”与“无能”的刻板印象。从最初因口齿不清而结巴颤抖,到如今从容应对顾客的质疑与鼓励,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体的奋斗历程,更折射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以何种姿态直面命运的重击。
文景的“摇晃”,曾让她在求职路上被拒之门外。七年里,她骑车摔过无数次,因手部颤抖而难以系紧头盔,甚至因沟通障碍遭到差评。然而,她以日复一日的坚持证明,身体的缺陷并非人生的枷锁。正如另一位脑瘫少年涛涛,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够自力更生,教他制作爆米花并摆摊售卖。涛涛克服语言、肢体障碍,很快就能独自照看生意,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他们的经历揭示着一个真理:生命的韧性,恰恰在“不完美”中迸发。
文景摇晃的身影背后,是远比肢体更强大的内心力量。这份强大,源于顾客说“没关系,加油”时眼里的尊重,以及送餐超时后的一次次宽容。有一次送餐时不小心把外卖弄洒了,顾客出来看到她瘦瘦小小的个子,并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没事还能吃,你很棒”。她的强大,还源于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她忘不了聊天记录里儿子的语音:“今天风好大,所以你上班的时候要小心一点,注意一下,不要摔倒了,妈妈”。这些零星的温暖,让文景的“摇晃”不再是需要遮掩的缺陷,而是可以被稳稳托住的生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