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可以说是今春的又一个热门词汇。
前有全球首场“人机共跑”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开跑,吸引众人目光。次日(4月20日),中国马拉松赛事又迎来历史性时刻,有媒体统计,全国18个省市的40座城市同期举行43场马拉松赛事,这成为有官方记录的中国路跑历史上马拉松比赛数量最多的一天。
办赛者众,报名参赛者更是“人从众”。从各地赛事组委会给出的数据来看,多地马拉松报名人数创赛事历史新高,其中北京半程马拉松预报名人数近17万人,跑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京外报名人数占56.6%;上海半程马拉松赛11万人报名参赛,中签者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一部分人甚至从境外特意“打飞的”来参赛。
办赛规格高、国民参与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是今年马拉松赛事给人的整体印象。以往,人们对于城市马拉松的观感或许还是“小众化”“职业化”,近一两年,马拉松赛事则更像“身边事”一样,时常被人们讨论,也成为不少人亲身参与的一项赛事活动,参赛选手中既有“精英”选手,也有“大众”跑者。
马拉松赛事在多座城市活力迸发,既展现了大众体育的魅力,也体现了体育经济在促增长、转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举办马拉松赛,是一场“赛事之名”与“城市之名”的双向成就,那么不妨看看这座县级市的办赛成绩单,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一场赛事火了一座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历经7年打造的世界田联白金标半程马拉松赛事,在今年迎来15万人报名,最后2.5万人参赛,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3亿元,间接带动消费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