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做强农业科技,既要原始创新能力强,又要科技推广应用强。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规划》系统谋划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更多期待。
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是农业强国的五大共同特征。如果说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是供给保障强的标志,那么,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则是科技装备强的抓手。前者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后者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后劲。在劳动力、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靠高性能的品种、高水平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来破解各种制约因素,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放眼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博弈的主战场。伴随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全球农业竞争从产品层面向产业层面扩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也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全球农业格局迎来新变数。聚焦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科技,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需要科技,增加农民收入需要科技,培育农业领军企业需要科技。没有科技装备,供给保障、经营体系、产业韧性和竞争能力都将失去依靠。
一项技术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反之,科技的短板也会体现为产业的短板。经过持续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进步显著,整体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然而,我们还不是农业科技强国。强与弱是相对概念,农业强国既要跟自身比,实现农业现代化,又要跟国外比,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有可圈可点的比较优势。与此对照,我们还有很多短板,有没有成果转、是否转得顺依然是突出问题。这意味着,我们所追求的农业科技强,既要原始创新能力强,又要科技推广应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