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科技封锁、关税问题频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近日,在清华大学“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的主题对话活动中,来自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研究生庞众望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人感动和热议。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经历过生活残酷考验之后的坚定表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脉搏同频共振的真实写照。在浮躁与焦虑并存的时代,这样的声音之所以动人心弦,是因为它昭示了何谓真正的志气、责任与担当。
庞众望从村庄的破旧土屋中走来,肩负着沉重的家庭困境:父亲罹患精神分裂症,母亲残疾在身,他本人也曾因先天性心脏病濒临死亡。被全村人筹款4万元完成手术,后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庞众望的每一步都是靠意志力与知识力量走出来的。
他的故事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因为他“寒门出贵子”的励志模板,更因为他在功成之后没有止步于个人命运的改写,而是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进入清华后,庞众望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名校的门票,更重要的是一种彻底改变人生路径的可能性。
在学校制度保障和人文关怀的共同支撑下,他得以从一个曾经靠捡废品交学费的少年,成长为能够在科研一线发出铿锵之声的青年才俊。教育在他身上,不再只是“知识传授”的工具,而是实现人格重塑、信念重建、价值升华的重要力量。
他将专利收入悉数捐献,设立助学金、心脏病基金,用于帮扶更多像曾经的自己一样的孩子。这种反哺行为,不是出于姿态上的“感恩”,而是扎根于骨子里的责任感。他深知,如果当初没有国家政策、教育制度和众人善意的托举,今天的自己可能仍困顿在山村一隅。正因为深知个体成长的不易,他才更愿意用自己的能力铺设他人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