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广州出现多家“AI洗头店”。商家通过全自动设备,为顾客提供智能化洗护服务。顾客躺上按摩床后,可以选择速洗、普通、加时、淋水或养护模式,力度有低、中、高三档,还能根据头发长短选择相应模式,约13分钟即可完成洗护全流程。
商家打出“AI洗头”的招牌,当然不止上述功能和服务。据新闻中的商家介绍,AI洗头可通过机器设备,为顾客提供智能化的发质和头皮健康检测,并根据顾客发质的干性、油性以及头皮特征,匹配相应的洗发水和洗头模式。一套服务下来,收费只要19.9元,比许多发廊还便宜,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体验。
对AI洗头这一新生事物,各方看法纷纭。有人认为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消费场景创新,还有人质疑AI洗头的体验不佳,“没有抓之类的(操作),纯属就是水冲”。的确,这些年,有不少打着“黑科技”噱头的“伪科学”骗局,比如前些年出现的“量子鞋垫”,商家宣称鞋垫内置量子芯片,能疏通经络、平衡内脏、排毒养颜等,甚至有的说泡脚水变色就是毒素被排出。显然这些说法毫无根据,不过是借科学之名,收割缺乏辨别能力的消费者。
但对比来看,AI洗头显然不能被简单划为“伪科学”范畴。从商家的介绍来看,AI洗头提供的这些功能和服务,理论上的确可以通过“AI+”提供。在今年的消博会、广交会等展会的前沿科技展区,服务机器人已经唱起了“主角”。从迎宾、导引、表演,到端茶、倒水、清洁,甚至除冰、防爆等等,都有机器人的身影。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其强大能力和应用潜力令人惊叹。在此背景下,AI洗头,似乎也没什么可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