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神药”何以沉渣泛起?

2025-04-18 07:07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剑指“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

按理说,产品靠广告破圈,越来越难了。然而,凭借新技术赋能,“神医神药”网络广告开启了新模式。他们做到了精准触达。过去,广告投放争抢的是黄金时段、显眼位置。现在,不分时间地点的“大水漫灌”已经难以找到目标受众。“神医神药”之所以能从电视购物的演播间溜进公众号,接着又堂而皇之地走进直播间,关键是因为新技术的加持、新场景的推出。“神医”们栖身医疗科普知识账号,穿上白大褂,信誓旦旦地宣布决心献出“祖传秘方”,动辄就能吸引百万级、千万级的粉丝量。专业演员扮演老中医,专业的经纪人接广告、接活动,专业的短视频小公司负责制作短视频、后期运营、媒体拓展一条龙服务。一个怪现象随之反复出现:“神医神药”死灰复燃,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在炮制“神医”广告的产业链上,参与者向来有一种默契:好广告是一种帮助,而不是随意上门的推销。他们总是特别懂得患者的需求和心理。鼓吹之下,“神药”不但包治疑难杂症,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神医”打着偏方、秘方的幌子,仿佛诚心奉送古圣先贤的智慧,给患者口中塞定心丸。如同当年胡万林一样,自称“华佗再世”,也有人深信不疑。真印证了那句话:缺乏科学的地方,愚昧就自称为科学。

所以,整治“神医神药”广告乱象,至少有两件事要做得更好。一则,斩断灰色产业链。没有创新的监管模式,是难以做到的。譬如,加强对MCN机构、网络主播和自媒体的信用监管,做好监管审查的前置工作,使监管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此外,要加强新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网络广告公司委托“网红”夹带“软性广告”,并根据粉丝数量支付报酬,往往难以取证和约束。平台可以搭建违法“软广”数据库,建模比对、精准识别违规广告,不给“神医神药”亮相登台的机会;运用AI技术测算广告的点击率、转化率,为依法惩戒提供可靠依据。

二则,持续加强土壤治理。健康科普存在专业门槛,短视频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在加强内容审核的同时,增加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让健康科普更加靠谱有趣。特别是针对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要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媒介素养,帮助他们克服健康焦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神医神药”何以沉渣泛起?

2025年04月18日 07:07   来源:广州日报   杨博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剑指“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

按理说,产品靠广告破圈,越来越难了。然而,凭借新技术赋能,“神医神药”网络广告开启了新模式。他们做到了精准触达。过去,广告投放争抢的是黄金时段、显眼位置。现在,不分时间地点的“大水漫灌”已经难以找到目标受众。“神医神药”之所以能从电视购物的演播间溜进公众号,接着又堂而皇之地走进直播间,关键是因为新技术的加持、新场景的推出。“神医”们栖身医疗科普知识账号,穿上白大褂,信誓旦旦地宣布决心献出“祖传秘方”,动辄就能吸引百万级、千万级的粉丝量。专业演员扮演老中医,专业的经纪人接广告、接活动,专业的短视频小公司负责制作短视频、后期运营、媒体拓展一条龙服务。一个怪现象随之反复出现:“神医神药”死灰复燃,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在炮制“神医”广告的产业链上,参与者向来有一种默契:好广告是一种帮助,而不是随意上门的推销。他们总是特别懂得患者的需求和心理。鼓吹之下,“神药”不但包治疑难杂症,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神医”打着偏方、秘方的幌子,仿佛诚心奉送古圣先贤的智慧,给患者口中塞定心丸。如同当年胡万林一样,自称“华佗再世”,也有人深信不疑。真印证了那句话:缺乏科学的地方,愚昧就自称为科学。

所以,整治“神医神药”广告乱象,至少有两件事要做得更好。一则,斩断灰色产业链。没有创新的监管模式,是难以做到的。譬如,加强对MCN机构、网络主播和自媒体的信用监管,做好监管审查的前置工作,使监管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此外,要加强新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网络广告公司委托“网红”夹带“软性广告”,并根据粉丝数量支付报酬,往往难以取证和约束。平台可以搭建违法“软广”数据库,建模比对、精准识别违规广告,不给“神医神药”亮相登台的机会;运用AI技术测算广告的点击率、转化率,为依法惩戒提供可靠依据。

二则,持续加强土壤治理。健康科普存在专业门槛,短视频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在加强内容审核的同时,增加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让健康科普更加靠谱有趣。特别是针对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要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媒介素养,帮助他们克服健康焦虑。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