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15日《工人日报》报道,日前,在江苏省人社厅、工信厅联合召开的全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会议上,61家企业正式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层面系统性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此次改革将直接惠及民企诸多技术骨干。
长期以来,不少民企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职工流动快、高层次人才少等因素,对于职称评聘并不重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产改向民企的延伸,不少民企逐渐认识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职称评审工作逐渐重视起来。但民企行业分布广、业务差异大,传统职称评审“一把尺子量到底”式的标准难以精准匹配实际技术需求,所以近年来给民企职称评审“松绑”的呼声不断。
此番江苏省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产业链重点民企,正是尊重民企用人主体地位、创新民企职称评审方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其有关民企可自主制定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和工作办法要备案、年度评审活动要报备、相关部门进行飞行检查和抽查巡查、企业须建立职称与岗位聘用及薪酬待遇直接挂钩的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和办法,既有望纾解民企在职称评审中的难点痛点,又切实扎紧了监管“篱笆”,可谓“多赢”。
对民企而言,这一改变有望在技能人才建设和职称评聘之间实现“量体裁衣”、更精准高效培育高技能人才,从而更好激发企业人才活力;对民企的技术骨干而言,工作实绩、创新能力等直接与职称晋级、岗位聘用和薪酬待遇等挂钩,会增强其获得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对相关行业而言,头部企业的职称评审标准或可成为行业参考,从而带动更多企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助力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对社会发展而言,赋予民企职称自主评审权,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其在市场中的创新创造优势,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