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标题党”寒了高校教授的科研心

2025-04-17 06:41 来源:红网

近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冰冰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引发关注。在社交平台上,多个自媒体号发布了范冰冰教授获奖的文章。4月13日,范冰冰教授在社交平台发言称,“很忐忑,实际上也就是个项目,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这么难吗?”在评论区,有网友说,比起郑州大学,范冰冰这个名字更有流量,范冰冰教授回复:“心里感觉很不爽”。(4月14日 《潇湘晨报》)

“标题党”的行径,无疑是对新闻伦理的严重践踏。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能吸引更多眼球,但绝不能以牺牲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代价。在这次事件中,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凭借卓越的科研成果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这本是她学术生涯中的一大荣耀,却因“标题党”的作祟,使得这份荣耀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来说,她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与明星同名而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位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的学者,她更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宣传,而不是被一些自媒体拿来做博取流量的噱头。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标题党”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范冰冰教授的感情,更误导了广大网友,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网友们满怀期待地点开新闻,却发现是一场乌龙,这种被欺骗的感觉无疑会让他们对媒体产生质疑和不满。长此以往,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将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整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所有媒体从业者坚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拒绝成为“标题党”的帮凶。在报道新闻时,应该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的真相,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歪曲事实、误导读者。对于与公众人物同名的人或事,更应该谨慎处理,避免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和误解。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标题党”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标题党”的蔓延,维护网络传播的秩序和公信力。

希望这次事件能够成为一种警示,让更多人认识到“标题党”的危害性,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我们也期待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能够不受此事影响,继续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莫让“标题党”寒了高校教授的科研心

2025年04月17日 06:41   来源:红网   刘熺宁

近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冰冰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引发关注。在社交平台上,多个自媒体号发布了范冰冰教授获奖的文章。4月13日,范冰冰教授在社交平台发言称,“很忐忑,实际上也就是个项目,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这么难吗?”在评论区,有网友说,比起郑州大学,范冰冰这个名字更有流量,范冰冰教授回复:“心里感觉很不爽”。(4月14日 《潇湘晨报》)

“标题党”的行径,无疑是对新闻伦理的严重践踏。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能吸引更多眼球,但绝不能以牺牲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代价。在这次事件中,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凭借卓越的科研成果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这本是她学术生涯中的一大荣耀,却因“标题党”的作祟,使得这份荣耀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来说,她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与明星同名而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位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的学者,她更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宣传,而不是被一些自媒体拿来做博取流量的噱头。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标题党”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范冰冰教授的感情,更误导了广大网友,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网友们满怀期待地点开新闻,却发现是一场乌龙,这种被欺骗的感觉无疑会让他们对媒体产生质疑和不满。长此以往,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将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整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所有媒体从业者坚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拒绝成为“标题党”的帮凶。在报道新闻时,应该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的真相,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歪曲事实、误导读者。对于与公众人物同名的人或事,更应该谨慎处理,避免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和误解。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标题党”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标题党”的蔓延,维护网络传播的秩序和公信力。

希望这次事件能够成为一种警示,让更多人认识到“标题党”的危害性,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我们也期待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能够不受此事影响,继续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年巍)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