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联合出台的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文件,剑指民政技能人才队伍短板,就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
近年来,民政行业呈现诸多新需求、新变化。一方面,民政服务日益细分和专业化,行业出现更多就业增长点。譬如,在养老行业,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养老顾问等新职业应运而生。在殡葬行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招聘中的热门专业。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对从业者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行业面临着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和人才成长路径单一的现实问题。专业人才总量不足、技能不强,仍是制约服务供给的短板。
如何破解供需错位的矛盾,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其中,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是培养壮大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中之重。只有规范职业技能标准,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加快职业人才梯度培育,才能有效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增强其成就感、获得感,充分适应各种新需求、新变化。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是提升职业获得感的关键。过去,用人单位实行“五级工”制,民政行业面临吸引力弱、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深入推行“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正是为了破解职业晋升通道不畅、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痛点问题。接下来,如何以落实落细《意见》为契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建设成熟度高、需求迫切的职业率先向“八级工”制转变,值得期待。譬如,尝试把人才评定与企业“星级”评定挂钩,提升企业推动民政人才评定的积极性;围绕“八级工”制,持续优化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