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战略定力,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2025-04-16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国和越南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增强战略定力,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是针对个别国家单边霸凌行径的最新表态,也是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今年是中国和越南建交75周年。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志同道合、命运与共成为两党两国关系最鲜明特征。7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携手并进,在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砥砺前行,是改革道路上的同行者、现代化道路上的好伙伴。从世纪之交确立“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到2008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进入新时代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越双方秉持友好初心,赓续传统友谊,牢记共同使命,推进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百年变局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多边贸易体制受挫,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越两国务实合作持续“双向奔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趋紧密,为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连续20多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榴莲、椰子等越来越多越南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提速,智慧海关“软联通”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加快推进;中国在越投资项目量质齐升,中越国际班列运输效率大幅提高……中越两国都坚持对外开放,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为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经济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中越同处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越南即将开启民族发展新纪元、朝着建党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起点上,中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就两党两国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擘画了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双方要继往开来、携手前行,赓续“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按照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的“六个更”总体目标,高质量推动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世界意义。两国携手走和平发展道路,15亿多人口共同迈向现代化,将有力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两国持续做大合作蛋糕,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六点举措,明确了方向重点。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就要增进更高水平的战略互信,两党两国领导人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往、多沟通;建设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安全稳定;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举办更多接地气、得民心的友好活动;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实现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动,推动尽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越南—中国》这首广泛传唱的歌曲唱出了中越两国的地缘特点和深厚友谊。习近平总书记今年首次出访就到越南,充分体现了对中越关系的高度重视,此访必将成为中越两党两国友好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推动两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增强战略定力,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2025年04月16日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丁戈隆东

“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国和越南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增强战略定力,共同反对单边霸凌行径,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是针对个别国家单边霸凌行径的最新表态,也是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今年是中国和越南建交75周年。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志同道合、命运与共成为两党两国关系最鲜明特征。7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双方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携手并进,在推进各自现代化进程中砥砺前行,是改革道路上的同行者、现代化道路上的好伙伴。从世纪之交确立“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到2008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进入新时代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越双方秉持友好初心,赓续传统友谊,牢记共同使命,推进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百年变局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多边贸易体制受挫,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越两国务实合作持续“双向奔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趋紧密,为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连续20多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榴莲、椰子等越来越多越南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提速,智慧海关“软联通”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加快推进;中国在越投资项目量质齐升,中越国际班列运输效率大幅提高……中越两国都坚持对外开放,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为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经济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中越同处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越南即将开启民族发展新纪元、朝着建党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起点上,中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就两党两国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擘画了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双方要继往开来、携手前行,赓续“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按照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的“六个更”总体目标,高质量推动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世界意义。两国携手走和平发展道路,15亿多人口共同迈向现代化,将有力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两国持续做大合作蛋糕,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六点举措,明确了方向重点。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就要增进更高水平的战略互信,两党两国领导人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往、多沟通;建设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安全稳定;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举办更多接地气、得民心的友好活动;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实现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动,推动尽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

“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越南—中国》这首广泛传唱的歌曲唱出了中越两国的地缘特点和深厚友谊。习近平总书记今年首次出访就到越南,充分体现了对中越关系的高度重视,此访必将成为中越两党两国友好交往史上新的里程碑,推动两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