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危为机靠的是风雨同舟

2025-04-16 10:07 来源:北京日报

拓宽采购渠道,加强分工合作;设立专项资金,提升流量支持;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供采对接……这两天,各大行业协会、重点商超、电商平台齐发声,与外贸企业携手并进、共克时艰。多项举措渐次落地,有望将优质外贸产品更快送到大江南北千家万户。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在全球经贸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日三变”的政策主张,为各国应对这轮贸易冲击带来诸多变数。毋庸讳言,我国外贸领域首当其冲。面对重重高压和剧变形势,中国社会的应对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其一,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支撑外贸企业转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未来城镇化仍具有巨大潜力。“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以汽车为例,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53亿辆,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不及发达国家一半,后续需求源源不断。而统一大市场的良性循环,如畅通数字化营销、联结柔性供应链等,都能有效推动我国市场从简单的产能转移容器转变为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升级相统筹的发展格局。换言之,我国市场足够大、足够活、足够畅通,消费者也有能力有意愿为出口转内销的好产品买单。

其二,我国产业链从被动转移走向主动重构。美国频频对我发难,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加码封锁,无外乎是为维持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地位。但沉迷于技术卡位,不仅让自己显得癫狂,且催生了我国的“危机红利”定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成果竞相涌现,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从“世界工厂”进化为“全球供应链大脑”。

其三,中国行动方案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首先,政策工具精准发力。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内外贸标准对接,消除转内销技术壁垒,有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积极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其次,行业组织穿针引线。六大进出口商会和五大流通协会发起联合行动,覆盖全国10个外贸和消费大省,在138个城市举办供采对接会。同时,行业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有的采用“反向定制”模式,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大数据,优化产品设计,带动供应商共同适配国内市场;有的依托自身全球研发体系,紧密结合国内消费需求,进一步构建智能家居生态,与链内企业共同推出符合新国标的智能家电产品。

五千多年一路走来,中国见过狂风骤雨,无惧任何打压,更善于危中见机、变危为机。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在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元协同。这种机制下迸发的创新要素与能力,还将在压力环境下加速成熟。当美国用关税武器制约中国发展时,中国已站在新质生产力的高地。某种程度上,这一次对我国不是一场关于贸易战输赢的较量,而是一次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进化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变危为机靠的是风雨同舟

2025年04月16日 10:07   来源:北京日报   郭迎锋

拓宽采购渠道,加强分工合作;设立专项资金,提升流量支持;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供采对接……这两天,各大行业协会、重点商超、电商平台齐发声,与外贸企业携手并进、共克时艰。多项举措渐次落地,有望将优质外贸产品更快送到大江南北千家万户。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在全球经贸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日三变”的政策主张,为各国应对这轮贸易冲击带来诸多变数。毋庸讳言,我国外贸领域首当其冲。面对重重高压和剧变形势,中国社会的应对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其一,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支撑外贸企业转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未来城镇化仍具有巨大潜力。“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以汽车为例,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53亿辆,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不及发达国家一半,后续需求源源不断。而统一大市场的良性循环,如畅通数字化营销、联结柔性供应链等,都能有效推动我国市场从简单的产能转移容器转变为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升级相统筹的发展格局。换言之,我国市场足够大、足够活、足够畅通,消费者也有能力有意愿为出口转内销的好产品买单。

其二,我国产业链从被动转移走向主动重构。美国频频对我发难,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加码封锁,无外乎是为维持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地位。但沉迷于技术卡位,不仅让自己显得癫狂,且催生了我国的“危机红利”定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成果竞相涌现,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从“世界工厂”进化为“全球供应链大脑”。

其三,中国行动方案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首先,政策工具精准发力。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内外贸标准对接,消除转内销技术壁垒,有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积极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其次,行业组织穿针引线。六大进出口商会和五大流通协会发起联合行动,覆盖全国10个外贸和消费大省,在138个城市举办供采对接会。同时,行业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有的采用“反向定制”模式,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大数据,优化产品设计,带动供应商共同适配国内市场;有的依托自身全球研发体系,紧密结合国内消费需求,进一步构建智能家居生态,与链内企业共同推出符合新国标的智能家电产品。

五千多年一路走来,中国见过狂风骤雨,无惧任何打压,更善于危中见机、变危为机。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在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的三元协同。这种机制下迸发的创新要素与能力,还将在压力环境下加速成熟。当美国用关税武器制约中国发展时,中国已站在新质生产力的高地。某种程度上,这一次对我国不是一场关于贸易战输赢的较量,而是一次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进化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