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学术不端如何更精准有效

2025-04-16 09:31 来源:光明网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2025年第一批次不端行为事件处理结果,事件总数15件,涉及13所高校、24名个人。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通报了该校学术不端事件。

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通报属于例行,而其他学术不端事件均由网友举报学校核实后确认。一段时期内出现数量相对较多的学术不端事件,可见治理学术不端对有责部门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就需要关注一定时期内学术不端事件的共通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查缺补漏。

从这次公开的几起事件看,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不端集中在违反评审规范、买卖论文或实验数据、抄袭剽窃等;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不端,则都为抄袭剽窃,其中有2起是对外语论文翻译抄袭行为。此次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严格落实论文查重制度的当下,如何做好外语论文翻译抄袭行为的界定和判断,以堵上这个取巧生产学术成果的漏洞。

由于语言表达方式与习惯的差异,英语翻译为汉语后,尽管核心意思相同,但所呈现的语义以及字数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些投机取巧者,会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扩写和改写,最终使得论文看起来“大不一样”。包括日语在内的许多外语语种翻译,也有类似情况。这就导致,翻译外语学术成果为中文,并加之以个人风格修辞表达,审稿人通常很难发觉抄袭行为。

再者,尽管存在相对完善的论文查重机制,但将中文论文放入英语论文资料库中进行查重,则难上加难。语言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有表达,而当前机器翻译技术又无法达到100%精准表达程度。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将中文论文机器翻译为英文后进行查重,还是将英语论文原文翻译中文进行查重,都很难实现查重的高精准与强效力。

倘若学术不端者,选择印地语等小语种外语论文,查重审核会更加困难。这些翻译抄袭被发现,通常都是偶发的,依赖于发现者恰好看过论文原文。再就是,论文查重需要依赖庞大的数据支撑,相关查重机制作为市场服务显然难以实现全数据库比对。这同样让翻译抄袭行为有机可乘。

能够看出,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始终对学术不端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但诸如上述翻译抄袭现象,想要堵上相关漏洞仍任重道远。问题已然出现,如何总结新型学术不端事件行为特点,并抓紧研究应对策略是当务之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小有成果,是时候扩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畴,让其成为治理学术不端的利刃。只有持续通过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更精准有效地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我们也呼吁每一名学者自勉、自省、自律,让学术圈成为社会风清气正的标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治理学术不端如何更精准有效

2025年04月16日 09:31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了2025年第一批次不端行为事件处理结果,事件总数15件,涉及13所高校、24名个人。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通报了该校学术不端事件。

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通报属于例行,而其他学术不端事件均由网友举报学校核实后确认。一段时期内出现数量相对较多的学术不端事件,可见治理学术不端对有责部门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就需要关注一定时期内学术不端事件的共通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查缺补漏。

从这次公开的几起事件看,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不端集中在违反评审规范、买卖论文或实验数据、抄袭剽窃等;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不端,则都为抄袭剽窃,其中有2起是对外语论文翻译抄袭行为。此次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严格落实论文查重制度的当下,如何做好外语论文翻译抄袭行为的界定和判断,以堵上这个取巧生产学术成果的漏洞。

由于语言表达方式与习惯的差异,英语翻译为汉语后,尽管核心意思相同,但所呈现的语义以及字数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些投机取巧者,会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扩写和改写,最终使得论文看起来“大不一样”。包括日语在内的许多外语语种翻译,也有类似情况。这就导致,翻译外语学术成果为中文,并加之以个人风格修辞表达,审稿人通常很难发觉抄袭行为。

再者,尽管存在相对完善的论文查重机制,但将中文论文放入英语论文资料库中进行查重,则难上加难。语言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有表达,而当前机器翻译技术又无法达到100%精准表达程度。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将中文论文机器翻译为英文后进行查重,还是将英语论文原文翻译中文进行查重,都很难实现查重的高精准与强效力。

倘若学术不端者,选择印地语等小语种外语论文,查重审核会更加困难。这些翻译抄袭被发现,通常都是偶发的,依赖于发现者恰好看过论文原文。再就是,论文查重需要依赖庞大的数据支撑,相关查重机制作为市场服务显然难以实现全数据库比对。这同样让翻译抄袭行为有机可乘。

能够看出,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始终对学术不端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但诸如上述翻译抄袭现象,想要堵上相关漏洞仍任重道远。问题已然出现,如何总结新型学术不端事件行为特点,并抓紧研究应对策略是当务之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小有成果,是时候扩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畴,让其成为治理学术不端的利刃。只有持续通过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更精准有效地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我们也呼吁每一名学者自勉、自省、自律,让学术圈成为社会风清气正的标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