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实现平稳开局,令人欣喜。
从数据看,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发展态势向新向好。1月份进出口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长6%,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看区域,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优化。看质量,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外贸“含新量”进一步提升。整体看去,我国外贸顶压前行,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
面对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有人不免担忧,中国能否顶住压力?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外贸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显著。
产品出海,种类更加多样化。过去,大量出口的,往往是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现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在海外走俏。网络影视剧以及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文化“新三样”,也同样叫响全球。从实物产品到高端商品,再到文化服务,各种产品形态、服务样态,都是我国外贸稳增长、优结构的重要组成。同时,出口市场“多点开花”,外贸新空间不断开拓。例如,广东一家电子科技公司,为全球超14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教育、会议及音视频解决方案;江苏一家新能源客车企业,在韩国、阿尔及利亚等市场保持领先优势。这些企业实践也充分说明,积极构建全球多元化市场,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有空间、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