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教师签“禁考公考编承诺书”?官方通报来了!
光明网评论员:据媒体报道,日前,安徽新锐控股集团旗下多所滁州学校教师反映,入职时被要求签订“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且在滁州市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试当天,学校会对符合考试条件的教师挨个打电话,或拉工作群开视频会议,没有及时回消息的教师,会被认定为参加考公考编,将对参与考公考编人员进行处罚并通报。
今日(4月14日),当地教育体育局发布了情况通报,称要求签订承诺书一事“情况属实”,已要求该集团予以纠正,“要切实落实到位,依法依规保障教职员工合法权益”。
“依法依规”四个字,为学校管理划定了一条清晰的底线,表明哪怕有“学校维护教学稳定性”的初衷,有“不强制签订,仅将承诺书作为一种诚信约定”的余地,也不能将“企业规定”凌驾于社会规则和共识之上。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民办学校深谙这一教育本质,但一方面以“心怀崇高职业道德”的“教育公共性”来要求人才,另一方面却以市场化企业的强势管理方式来约束人才,这并非尊师重教的好方式。
这种应对人才流失的矛盾做法,与其说是一所学校的管理方式问题,不若说是民办教育困境的一种异化呈现。当“人民教师”成为了“企业员工”、教育行业被当作了“服务行业”,民办教师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自我认同偏差等,都成为影响民办学校人才流失的因素。
近些年来,教育行业在人才吸引方面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边是数百名国内外一流高校毕业生竞聘一个公立学校岗位;另一边则是民办学校教学人员纷纷转岗换行,另谋出路。“不带编”的合同制教师和民办学校一起感受着生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