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一些人的关税讹诈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对这一局面,中欧不约而同选择携手应对,不仅重启贸易救济对话机制,还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汽车产业投资合作等议题启动磋商。中欧相向而行、深化合作,将是抵御全球经济动荡、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上周,正当美国一些人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在全球掀动波澜时,中国与欧洲之间在不同层级展开密集交流互动,这不仅为中欧双边关系注入新动能,更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在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肆虐的逆流中,中欧相向而行、深化合作,将是抵御全球经济动荡、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当前,美国一些人的关税讹诈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据测算,美国仅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3%,但其单边政策却通过关税传导效应,导致欧盟出口受阻、发展中国家原材料市场萎缩,甚至可能使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整体萎缩约1%。面对这一局面,中欧不约而同选择携手应对。4月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视频会谈时,双方认为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并承诺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共识绝非偶然——2024年中欧双边货物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双方早已形成密切的经济共生关系。
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为合作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而欧盟在高端装备、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优势。得益于中欧双向投资合作,2024年德国大众二分之一、宝马三分之一和奔驰汽车36%的全球销量来自中国市场;匈牙利有望在2030年成为欧洲最大、全球前五大新能源电池生产中心。同时,中国对欧出口和投资“加快了欧洲绿色化与数字化双转型”,欧洲的技术输入也推动了中国产业链向高端攀升。这种互利共赢的格局,使得中欧在面对美国一些人不断设立关税壁垒时,能够通过产业链协同对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