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媒体开展了一项题为“毕业生期待的住宿支持”的调查。在受访高校毕业生中,89%的毕业生表示,当地住房支持政策会影响自己在未来工作地上的选择,其中,30%的毕业生甚至表示这是决定性因素。
通常而言,一座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等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高校毕业生可以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更优渥的待遇水平和更理想的发展平台。调查数据表明,在谋求初始职业岗位之时,青年大学生普遍注重生活上的自立和城市的“温度”。可以说,地方抓住了求职大学生住宿这个“关键事”,无疑也拉满了青年人才扎根当地的“幸福值”。
事实上,对于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薪金可能未必丰厚,还要承担住房成本的压力往往会比较大。倘若地方能面向毕业生提供住房优惠福利,无疑会减轻毕业生工作初期的生活负担,有助于其顺利度过求职就业磨合期。
因而,让“一张床、一间房”变得触手可及,地方以住房优惠政策和贴心便捷服务,向初来乍到的青年大学生伸出“橄榄枝”,体现了城市的格局和满满的诚意。当然,其背后直观反映了当地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代表着城市的经济活力和人文关怀,更会传递和释放出这座城市的亲善友好,令广大毕业生心生好感和向往。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创业流动和初次配置,对区域人才资源的分布格局起着重要作用。吸引人才、争取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解决人才从“落脚”到“扎根”的多重需求,在吸引、塑造、发展、成就人才过程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场长远布局。地方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更加深入剖析高校毕业生的内心需求,除利用高薪等传统方式提升吸引力之外,更要注重从人文关怀角度寻求突破,实现人与城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