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氯化钠在成分表里的排名越靠前,它的去油能力就越强……”“就选这款,××牌的海盐洗发膏!”这是某博主测评到一半,搞推销的一幕。记者在近日调查中发现,本应做到客观公正、为消费者“探路”的网络测评却变成了商家夹带私货的途径,这种现象在社交平台大量存在。(4月13日《法治日报》)
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购物,可以直观地看到实物,甚至能现场试用和体验,购物自然比较放心。进入网购时代后,由于消费者隔着电子屏幕购物,需要更多参考信息,网友评论、第三方测评就成为消费者购物时的重要参考因素,特别是对某些新品或首次购买的商品,消费者重视第三方测评结果和意见。
于是网上出现第三方测评现象。不少博主扮演起“测评师”,测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存在的问题不少。中消协调查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3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虚假测评……
有“第三方测评”从业者透露,商家会委托测评博主宣传带货并给予相关费用。还有MCN机构人员表示,广告营销公司会根据品牌方要求推荐相应的不同级别的测评博主做测评、卖产品。当获知这些信息时,我们就不难理解“测评到一半,博主开始推销产品了”,因为这类博主的目的就是推销,所谓测评只是一个幌子。
当“测评”的目的是推销时,这就属于商测一体、以商养测,那么这种测评就难言客观公正,是商家另一种营销套路。很多博主测评时,怎么有利于多卖货,就怎么测评,甚至从测评过程到测评结果,都可能充斥着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