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是观察一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指标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我国外汇市场保持较强韧性,市场预期和交易平稳有序。展望2025年,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际收支稳健运行的内在基础更加坚实。
经常项目交易是货物、服务等非资本性要素的跨境交易,涉及逾百万企业、千万个人,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压舱石”和涉外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24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2%,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未来仍有望保持合理规模。一方面,我国外贸韧性较强,制造业规模优势持续巩固,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对单一市场依赖度明显降低,企业应对外部遏制打压能力增强,这些均有助于支撑我国出口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居民跨境旅行需求已充分释放,旅行支出规模将保持稳定,同时国内文旅高质量服务供给增加,将继续推动旅行收入增加。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优质的游戏、电影等服务产品出海创收增多,也将带动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增长。
国际上通常用经常账户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衡量内外部经济平衡状况。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比值在2007年达到9.9%高峰后逐步下降,2016年以来持续运行在2%左右,处于国际4%左右的合理区间内。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升,储蓄投资缺口逐步收窄。横向比较看,目前全球有30多个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与GDP比值超过4%,我国这一数据明显低于日本(4.8%)、德国(5.9%)等,说明我国经济呈现内外部较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