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高校因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历门槛“过低”,引发社会关注。
据上游新闻报道,4月7日,浙江省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公告,其中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拟引进两名高技能实训教师,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并明确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下。一些网友质疑,这样的要求是否门槛过低,涉嫌“萝卜招聘”?
对此,该学院工作人员表示:“岗位虽然降低了学历门槛,但技能要求比较高,可以说门槛比博士的要求还高。我们看重的是实训教学和技能竞赛方面的能力,比如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省级以上杰出技术能手称号,或者在相关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简单来说,该校对引进人才在学历上放宽标准,并未降低其评价体系的要求。着重考察技能本身而非一纸文凭,也更符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引才和育人目标。
提到“高层次人才”,人们更多会联想到名校、高学历、科研成果显著等相对学术化的标签。在各地的“抢人大战”中,这类人才也往往具有更强的存在感。然而,“高层次人才”的定义不该过于狭隘,除了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同样应当被尊重、被看到。
根据该学院的相关公告要求,符合条件的应聘者需具备极高的技能水平,其技术技能需相当于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奖牌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南孔精英”计划技能领军人才等。这一系列条件,均指向国内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要具备这样的水准,离不开多年如一日打磨出的“硬功夫”。曾因“刮腻子”获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熊首钰就表示,他参与的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共4天赛程、6个模块、18.5小时比赛。持续高强度的操作下,要求选手做到接近0毫米误差,无疑是对体力与意志、效率与精准性的多重考验。能在这类高含金量的比赛中夺取奖牌,本身就是其专业能力的证明,要评判这类人才的层次和水平,又何须以学历为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