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迅速落地多地,并应用于政务、教育、医疗等领域,展示出新质生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应用场景带来了质的改变。借助大数据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公共服务供给得以突破更多物理限制,更精准对接公众需求,实现协同化、精准化、多样化的服务供给。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公共服务治理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共享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增强合作基础,促进治理主体的联动化。多地政务服务系统接入人工智能后,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治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深圳市龙岗区利用DeepSeek部署了区智慧办公系统(OA)“龙小i”应用矩阵,为全区两万多名公职人员提供服务,推动政务工作模式向智能化、协同化、数据驱动化转变。这种联动化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信息壁垒,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和协同运作。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高效,结构更加扁平化,有利于激发各方在公共服务决策、供给与生产中的能动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治理模式转向“多方共治”。
精准化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公共服务数据,精准预测公众需求,帮助政府和服务供给方提升公共服务的精准度和适应性。例如,辽宁12345热线平台利用DeepSeek构建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结构化数据档案,数据整理效率较人工处理大幅提升,而且可智能提取诉求核心特征,进行问题溯源、风险预警、解决建议等深度分析,发挥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辅助决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