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的蓝图,是需要持续泼墨的写意长卷。我们应以土地为纸、科技为笔、汗水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续写传奇,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未来,我国应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短板,夯实产能、打牢基础,全方位筑实粮食安全根基,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经济命题,更是政治考题。当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关税大战烽烟四起,我国有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更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底气在于,我国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中国饭碗分量更足,能够有效应对国内消费升级压力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隐忧犹存,粮食供需长期保持紧平衡,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突破;粮食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储备调节机制还需完善,安全治理效能有待加强。
未来,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耕地红线,也要让育种技术、数字农业、智能农机等“硬科技”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应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改造,健全水利设施网络,挖掘耕地增产潜力。农业科技的每次突破都在重塑粮食安全的底层逻辑,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农业将不再“靠天吃饭”,真正实现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