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如何让这些年轻人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哪?一大难点在于“供需对接”。一边是企业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毕业生困惑“找不到对口的岗”。供需错配的背后,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辞其咎。《意见》将“优化培养供给体系”置于首位,要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可谓应需而动、顺势而为。
如何让千万学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考验着政策智慧。此次《意见》深远布局,直击三大痛点。其一,破解“岗位去哪儿找”难题。政策明确提出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优势,到新业态新模式、中小微企业等就业创业,支持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其二,化解“能力匹配”焦虑。《意见》要求高校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设为必修课,推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至少开展1次就业实习等,一方面助推学生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也是着眼长远、力图提升毕业生长期竞争力,为产业升级储备智力资源。其三,消除“信息不对称”壁垒。从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到实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再到推动校内外招聘资源共享,《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责任。广东省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浙江省组织“万企进校园”系列校园招聘活动……已经有不少地区持续探索人岗匹配、精准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