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路跑赛事也热闹起来,一个周末有几十场马拉松比赛开跑。有的城市收获了称赞和流量,经济效益与城市口碑双丰收,有的城市却要忙着应对各种负面舆情。
个别城市酒店赛前临时涨价,被跑友吐槽“中签不易,住宿更难”;有的城市因比赛期间交通管控给民众出行带来不便而受到批评。这反映出一些城市的组织管理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马拉松赛事的需求。市场监管不到位,酒店就容易坐地起价。交通管控方案不合理,民众知晓率不够高,就会给出行带来不便。
马拉松赛事是朝阳产业,在提升群众健康水平、赋能城市发展、助力健康中国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一个口碑良好的城市马拉松,短期内能拉动餐饮、酒店、运动装备等消费增长,长期来看能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文体旅产业发展。许多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实现了吸引客流、发展经济的多赢。
好赛事需要好的服务管理,举办马拉松赛事是个专业活,涉及赛事推广、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应急管理、交通管控、志愿服务等多个环节。赛事外围还涉及品牌推广、文旅拉动、宣传引导等方方面面,动辄几万人的比赛选手加上几千名的志愿服务团队,在管理服务方面没有“几把刷子”,就容易出现纰漏。加之马拉松赛事高度市场化,城市管理水平跟不上,就有可能引发跑友不满,市民也不会买账。
一些城市看赛事经济火热,别的地方办出了名堂,自己也跟着凑热闹,没有认真分析马拉松赛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承载能力够不够,城市管理水平高不高。比如有的城市特别是一些县城,接待能力有限,宾馆床位不能支撑赛事需要,跑友来了住宿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