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旅游市场火爆,强势激活中国消费热潮

2025-04-09 07:12 来源:中国网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春风拂面,暖阳相伴。今年清明小长假,全国旅游市场春意盎然,迎来一派红火景象。踏青寻春,赏花观景。传统文化与现代风尚融合,短途深度游叠加中长途“快闪”游,带动文博、住宿、餐饮等消费一路走高。这不仅体现出中国旅游消费蕴藏的巨大潜力,还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流动的中国为清明假期旅游市场注入活力。初步统计显示,清明假期三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8%。其中,铁路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3%;水路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3.4%;民航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6%。便捷的交通,扩大了人员出行规模,加快了人员流动速度,活跃了清明假期旅游市场,也带火了大江南北的消费市场。

  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大力提振消费是关键一招。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作用。中国具有明显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居民消费潜力巨大,消费提质扩容空间不断拓展。清明假期,大规模跨区域人员流动创新高,反映出消费市场回暖向好的强劲态势。透过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场这一窗口,世人不仅看到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拥有的显著优势,更看到了中国经济韧性足、发展潜力大的生动现实。

  清明假期,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结合清明节传统内涵,红色旅游焕发新魅力。游客以参观游览、参加祭扫仪式、参与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增强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引领新风尚,成为清明假期文旅消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历史文化名城,年轻人身着汉服唐装,徜徉在各大旅游景点,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扮靓了清明假期文旅消费市场。而那些“顶流”的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摩肩接踵的游客,时不时驻足观赏历史文化瑰宝,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汲取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踏青赏花、采摘登山等传统旅游项目迎来新发展。各地纷纷利用本地优势和特色,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和提高供给质量,通过举办花车巡游、徒步踏青、郊游专线等活动,探索旅游消费新场景,增加旅游消费新内容,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更好满足游客沉浸式旅游的消费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要求“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传递出加大“促消费、扩内需”力度的明确信号,进一步彰显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促进消费更有力更持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的作用。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清明假期旅游市场火爆,强势激活中国消费热潮

2025年04月09日 07:12   来源:中国网   张德勇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春风拂面,暖阳相伴。今年清明小长假,全国旅游市场春意盎然,迎来一派红火景象。踏青寻春,赏花观景。传统文化与现代风尚融合,短途深度游叠加中长途“快闪”游,带动文博、住宿、餐饮等消费一路走高。这不仅体现出中国旅游消费蕴藏的巨大潜力,还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流动的中国为清明假期旅游市场注入活力。初步统计显示,清明假期三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8%。其中,铁路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3%;水路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3.4%;民航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6%。便捷的交通,扩大了人员出行规模,加快了人员流动速度,活跃了清明假期旅游市场,也带火了大江南北的消费市场。

  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大力提振消费是关键一招。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作用。中国具有明显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居民消费潜力巨大,消费提质扩容空间不断拓展。清明假期,大规模跨区域人员流动创新高,反映出消费市场回暖向好的强劲态势。透过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市场这一窗口,世人不仅看到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拥有的显著优势,更看到了中国经济韧性足、发展潜力大的生动现实。

  清明假期,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结合清明节传统内涵,红色旅游焕发新魅力。游客以参观游览、参加祭扫仪式、参与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增强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引领新风尚,成为清明假期文旅消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历史文化名城,年轻人身着汉服唐装,徜徉在各大旅游景点,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扮靓了清明假期文旅消费市场。而那些“顶流”的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摩肩接踵的游客,时不时驻足观赏历史文化瑰宝,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汲取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踏青赏花、采摘登山等传统旅游项目迎来新发展。各地纷纷利用本地优势和特色,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和提高供给质量,通过举办花车巡游、徒步踏青、郊游专线等活动,探索旅游消费新场景,增加旅游消费新内容,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更好满足游客沉浸式旅游的消费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要求“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传递出加大“促消费、扩内需”力度的明确信号,进一步彰显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促进消费更有力更持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的作用。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