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餐的每一分钱都不容“黑吞”

2025-04-09 07:09 来源:人民网

  一所学校的学生餐费,竟然被“黑吞”数百万元!日前,山西省纪委监委推出的电视专题片中披露了临汾市汾西二中原校长赵孟锁截留、套取学校膳食经费案的细节。在赵孟锁任校长期间,学校应用于购买食材的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挤占的食材费就有420多万元,占比约40%。不仅如此,学校还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结余食材库存去向不明等问题。

  多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持续聚焦校园餐质量安全与学生膳食经费规范公正使用。然而,汾西二中校园餐“缩水”的案例再次表明,尽管严法明令、严查严处在先,一些人仍旧利欲熏心、顶风作案,将贪腐的黑手、油手无耻无畏地伸向学生餐桌。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时时盯紧学生餐桌,勒紧法纪“发条”,让学生餐避免再沦为“唐僧肉”。

  细看赵孟锁的案例,触目惊心之处,首先在于其贪腐心眼之黑、胃口之大。学生餐费,一分一毫都代表着对学校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胆大的是,总额1072万多元的学生餐费,竟然被赵孟锁变通手法,截留、套取、挤占了约40%。只有不到60%的餐费,真正“吃”到了学生口中。何其狠心、何其黑心!与此同时,赵孟锁对校园餐费“小动作”的持续时间长。从案件细节看,赵孟锁的违法行为在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间。约三年时间,才逐渐露出马脚。若不是山西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如此“黑吞”行径不知还要潜伏多久、侵吞多少。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汾西县纪委监委发现,该食堂的实际食材供货商为汾西二中时任校长赵孟锁的亲弟弟赵某亮,食堂负责人亢某也是赵孟锁的前同事。如此亲密无间的关系,相当于将学校食堂当成了“家食堂”。本该建立招标采购规范制度、置于阳光照射下的各运行环节,也因手段高明而形成了隐秘牢固的贪腐利益同盟。类似“贪腐闭环”一旦形成,普通公众难以发现不说,外部力量也很难及时形成有效监督。这多多少少也折射出,此前当地校园餐经费运作管理制度的不小漏洞和监管上存在的迟钝。

  任何时候,都不容贪腐的黑手、油手伸向学生餐桌。当前,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正在向纵深持续推进。教育部也表示,今年将狠抓制度落实,紧盯食材采购、配送、查验、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一方面,要真正压实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肩头的责任,通过严查严处拉起法治“高压线”,让一些人不想碰也不敢碰校园餐;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专项整治、调研调查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及时健全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利用电子化科技手段打造饭菜质量和经费使用“全流程可追溯”、鼓励家长等第三方监督等,合力将贪腐黑影揪出,将揩油手及时斩断。

  校园餐必须是阳光餐、良心餐、放心餐。严查违纪违法、严防漏洞空隙、严管人员环节,才能共同守护好那一张饭桌,不辜负那一份期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学生餐的每一分钱都不容“黑吞”

2025年04月09日 07:09   来源:人民网   林风

  一所学校的学生餐费,竟然被“黑吞”数百万元!日前,山西省纪委监委推出的电视专题片中披露了临汾市汾西二中原校长赵孟锁截留、套取学校膳食经费案的细节。在赵孟锁任校长期间,学校应用于购买食材的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挤占的食材费就有420多万元,占比约40%。不仅如此,学校还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结余食材库存去向不明等问题。

  多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持续聚焦校园餐质量安全与学生膳食经费规范公正使用。然而,汾西二中校园餐“缩水”的案例再次表明,尽管严法明令、严查严处在先,一些人仍旧利欲熏心、顶风作案,将贪腐的黑手、油手无耻无畏地伸向学生餐桌。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时时盯紧学生餐桌,勒紧法纪“发条”,让学生餐避免再沦为“唐僧肉”。

  细看赵孟锁的案例,触目惊心之处,首先在于其贪腐心眼之黑、胃口之大。学生餐费,一分一毫都代表着对学校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胆大的是,总额1072万多元的学生餐费,竟然被赵孟锁变通手法,截留、套取、挤占了约40%。只有不到60%的餐费,真正“吃”到了学生口中。何其狠心、何其黑心!与此同时,赵孟锁对校园餐费“小动作”的持续时间长。从案件细节看,赵孟锁的违法行为在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间。约三年时间,才逐渐露出马脚。若不是山西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如此“黑吞”行径不知还要潜伏多久、侵吞多少。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汾西县纪委监委发现,该食堂的实际食材供货商为汾西二中时任校长赵孟锁的亲弟弟赵某亮,食堂负责人亢某也是赵孟锁的前同事。如此亲密无间的关系,相当于将学校食堂当成了“家食堂”。本该建立招标采购规范制度、置于阳光照射下的各运行环节,也因手段高明而形成了隐秘牢固的贪腐利益同盟。类似“贪腐闭环”一旦形成,普通公众难以发现不说,外部力量也很难及时形成有效监督。这多多少少也折射出,此前当地校园餐经费运作管理制度的不小漏洞和监管上存在的迟钝。

  任何时候,都不容贪腐的黑手、油手伸向学生餐桌。当前,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正在向纵深持续推进。教育部也表示,今年将狠抓制度落实,紧盯食材采购、配送、查验、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一方面,要真正压实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肩头的责任,通过严查严处拉起法治“高压线”,让一些人不想碰也不敢碰校园餐;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专项整治、调研调查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及时健全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利用电子化科技手段打造饭菜质量和经费使用“全流程可追溯”、鼓励家长等第三方监督等,合力将贪腐黑影揪出,将揩油手及时斩断。

  校园餐必须是阳光餐、良心餐、放心餐。严查违纪违法、严防漏洞空隙、严管人员环节,才能共同守护好那一张饭桌,不辜负那一份期待。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