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清明假期结束,多地中小学迎来春假!
光明网评论员:4月7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开始放春假。据报道,该校开设了60个研学项目,鼓励学生放下课本、走出校园。本月开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将迎来春假。与之相关的是,在新近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特别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在上个世纪,春秋假其实就是农忙假,目的是让中小学生回家帮助家里忙过春种秋收时节。近些年部分高校设置春假引发学生认同,越来越多高校正陆续推广这一制度。此番国家政策关注和鼓励“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再度引起社会对春秋假的讨论。
两个时代的春秋假虽然目的不同,但本质都是实现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现如今,越来越多大学推出春假也是意在于此。春秋时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适宜、风光迷人,推行春秋假使得学生群体有更多时间去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见证社会变迁和发展变革;也能通过具体经历感悟那些课本中古诗词所传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春秋假并非等于旅游假,而是给予学生群体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开拓视野、充盈自身,让他们的读书生活不再是一种定式化的管理。我国大中小学每学年固定两个学期,每学期时长4-5个月,尽管其中有些许小长假作为调剂,但相对休息调整时间仍然不足。放假是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措施。因此推行春秋假,也为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多调整学习生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