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盘中餐”,本应是滋养成长的基石,如今却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唐僧肉”。
4月7日,《人民日报》披露的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汾西二中”)食堂腐败案,掀开了“校园餐”领域的黑幕一角:经过统计,在赵孟锁任校长期间,学校应用于购买食材的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挤占的食材费就有420多万元,占比约40%。不仅如此,学校还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结余食材库存去向不明等问题。
让每一分钱伙食费都吃进学生嘴中,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不法人员从孩子口中“夺食”的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汾西二中食堂腐败案中的这组数字,深深刺痛了公众神经,更暴露了“校园餐”领域长期存在的制度漏洞与监管失守问题。
“校园餐”腐败的套路并不复杂,却屡屡得逞。在汾西二中食堂腐败案中,校长赵孟锁将食堂供货权交给亲弟弟,虚列食材种类与数量,套取资金;食堂早晚餐费未全额进入监管账户,重复报账、以次充好等操作层出不穷。这种“蛀虫式”腐败,直接损害学生健康,透支家长信任,更践踏教育的尊严。
不难发现,问题根源在于制度和监管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将食堂视作“自留地”,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和学生的监督权长期被架空……当权力失去约束,一些人的欲望便如野草般疯长,最终导致“校园餐”变成了“自家餐”乃至“唐僧肉”。2024年8月,赵孟锁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已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