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4月6日,广州市某小区被曝“一男孩在家进行化学实验引发爆炸并受伤”,有网友称事发楼栋“整栋楼震了一下”,引发关注。同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经初步了解确为一小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媒体记者从相关医院了解到,伤者因爆炸导致烧伤,眼睛、腹部伤势较重,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对于这起因做化学实验而引发的事故,有网友为这名男孩的探索精神点赞,肯定他具有科学探究精神;也有网友质疑在家做化学实验太不安全,家长没有尽到监护责任。这其实涉及了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两个方面——既要激发、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责任教育。教育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这也是科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双减”,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培训,其目的就是把这些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其中,就包括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除了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之外,家庭和社会也要为学生提供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机会。
这名15岁的男孩在家做化学实验发生事故,有诸多问题待解。诸如:他做的是什么实验?做实验用的是什么器材、试剂,从何而来?他做实验的时候,是一个人偷偷在家捣鼓,还是有家长在场?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实验事故引发的爆炸威力不小,好在他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造成大楼损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相关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老师和家长要明确告诉学生,做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要严格遵守实验规范、步骤,并且做好实验的安全保障,不能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做实验。安全第一,这也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基本事项。